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父母效能訓練

    最近強烈地感覺到,四歲的小孩真的很需要跟大人在一起相處。兩歲的小犬這個時候黏媽媽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四歲的大犬現在跟我說話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到他真的很安心也很自在,問我問題聽我說話, 或是跟我分享他的新發現,原來這個對世界已經慢慢有所了解也能夠推敲一二的年紀,實在需要很多時間來跟大人討論他的想法。

    因為停課的決定,讓我意外的接觸到共學團的理念,延伸閱讀另一片不同的教養想法。剛看完一本書“父母效能訓練”,它的主要想法也是把孩子當成成人一樣的尊重,而且從根本落實起,希望所有的言談之間都可以不論斷不批評,要相信孩子自己有判斷力也有想要好好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讓小孩知道父母會完全的同理自己,其餘就讓小孩自己去摸索決定。如果有需求上的衝突發生的話,就兩造互相同理平等討論,討論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

    仔細想想,這個理念是可行的。這樣去做可以減少情緒上的互相衝擊,不會是你壓我我制你的互動形態。隨著大犬越來越難制服,我想我該換個方法跟他共處,這樣我跟他都才能有所收穫。

    而且這一脈尊重孩子的理論,都很強調要讓小孩自己去探索世界,不要總是把學問弄成一盤盤可口的餐點,不斷地端到小孩的面前要小孩欣然吞下。這半年來親子天下有陳安儀一系列的經驗分享,其中她的小孩就讀的人文中小學更是這個理念絕對的實踐者。其實想想,離開了學校以後,哪有什麼人來幫你打成績訂進度呢?離開校園以後才是真正學習的開始,沒有自己強烈的好奇心跟興趣做動力,大概離開校園後就會停止學習了。(就像我一樣Orz...)
所以就早點讓小孩接觸真實的人生吧!只有自己才能夠真的掌握將來的方向啊!

    不過人文中小學的做法也讓我覺得可能太激進了一點。完全從problem solving的角度去學習,會不會一些有趣的旁徵博引的資料都被錯過了呢?(我以前就還蠻喜歡參考書裡面多的閱讀資料。)所以我認為要養成小孩對知識的好胃口,應該要從更小的時候開始,連誘導都不要,就直接讓小孩自己去體驗,知道世界很大學問很多就夠了。可是上小學了以後,還是應該要有個課本跟課綱的啦!

    真的很妙,同樣是知識菁英階層的家長,有的完全採取菁英式的教育,甚至因為現在競爭激烈,所以要比自己幼年時的經驗更菁英。相反的,有些家長則是完全地拋棄了傳統的做法,帶著小孩出走到境外的體制,相信這樣的野力求生可以讓生命長得更強韌。兩者的共通點大概是,家裡經濟狀況都要很不錯,因為這兩種路線開銷都很大。(森林小學念一年含住校要二十萬左右。)

    像我這種在連勝文的競選廣告中,只能在空拍畫面裡帶著遮陽帽,在巷弄之間蠕蠕而動的市井小民,當然兩種路線都走不下去,我希望我的家庭可以從兩種截然不同的想法之間,尋求一個輕路線,雖然兩方面鐵定都無法涵蓋,但是走得開心踏實,有自我認同,那就很好了。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精緻成佛育兒法

    這個週末去共學團父母實踐班上了兩天課,有點自己的教養手冊快要被焚毀的感覺。大腳小腳共學團的創辦人是在森林小學工作25年的資深人員,先前在網路看大小腳的網頁覺得:怎麼感覺很人本?這次抱著一顆懷疑的心去聽,除了更了解人本的理念(共學團像是一個在都市裡移動的森林小學),整個也被說服了,下決心要去努力實踐。

    不打,不罵,不威脅,不恐嚇......這怎麼可能?我最愛用的就是無辜的警察跟無所不能的雷公啊!

    但是創辦人的幾句話是我從來沒想過的:“說理的態度(正氣)才能讓人折服“(延伸到將來才不會去霸凌別人或是被霸凌),”自己的需求被滿足了,才會向外去關心別人。“(如果只單方向的要求他去同理別人,比如說你這樣會吵到別人,那誰來關心他心裡面的壓力或障礙呢?)

    所以在跟小孩相處的每個時刻,都應該要更常問他為什麼,觀察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了解了原因,自己應該也就不會總是想動怒了吧,要謹記“戒急用忍”四字訣。要時刻做到這樣,實在要有佛性...所以我稱這種路線為“精緻成佛育兒”------精緻了他,我成了佛啊!

    以前總覺得這種帶放大鏡檢視自己小孩的媽媽很無聊,現在小孩有時情緒失控或是不講理的時候,才覺得可能是自己不經意的反應帶給小孩一些影響。好的影響叫身教,不好的影響叫陰影。所以當大人的真的是要謹言慎行啊!!kuku我現在也在心裡開始擦亮鏡片訂做自己觀察小孩的眼鏡了。

    到底要怎麼不打不罵不威脅不恐嚇呢?聽講了很久,我的領悟是“身教”,“做給他看”,以及“描述要怎麼做”。用後兩者提出正面的選擇,儘量減少負面的命令。

    什麼叫怪獸家長?什麼算育兒不友善的環境?如果只有兩邊一直互相批評,沒有對話找出解決之道的話,只是兩邊徒增埋怨而已。我想我以後會更從小孩的眼光來看大人世界的標準,儘量找出相處之道,或是勇敢地捍衛自己的權利。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為什麼呢?

    讓小孩晚一年上學,是希望可以讓他多一年不用蹲在教室裡,讓學校決定他要學什麼。整個夏天帶著兩個小孩到處玩,暑假活動很多,處處是節慶氣氛,也開始露營,非常開心。可是開學以後,忽然戶外空間變得好冷清,讓我覺得:別人家的小孩都在上學誒,我是不是也該排個課程教他什麼?

    暑假研究了好些資源,隨著想法改變,把週間時間表排了又排。為了讓自己有喘口氣的時間,很幸運也找到了可以臨托的保姆。

    幫他報名了很搶手的戶外步道課程,今天是第一天,感覺安凡不喜歡“上課”這回事(就是有個老師,老師講解他得聽,老師規劃他就得動手做的模式),雖然這個老師我覺得很好,一點架子也沒有,很像跟小朋友混在一起(但是卻很有原則的)大哥哥。可是安凡在上課時常常分心的狀況又讓我焦慮了一會兒。安凡鐵定有感受到我的焦慮跟期待。

    這也讓我在想,一個教室之外的童年應該是什麼樣子?我安排了一堆東西希望他學,這樣不是跟學校一樣嗎?我的初衷不就是希望可以多一年他自己去探索這個世界嘛!帶著他到處去玩玩看看,讓他對事物有好奇心就好了嘛。好像不需要多去解釋知識,或是希望他可以多有常識。

    我想我會再簡化活動內容,除了去戶外活動,也多跟家人相處的時間。其他任何的常識啦肢體啦什麼的,純粹就是有趣就好了。如果他想撿樹葉就讓他純粹撿個夠,什麼形狀的葉子蟲不喜歡吃,這類的訊息就隨便聽聽啦,覺得在山裡面好玩就成功了。

    我對小的也有很多擔心,怕他不喜歡閱讀或是在家被哥哥欺負將來在學校會被霸凌,這一切的擔心都沒有因果關係,很沒道理,serious說你要擔心這些不如去睡覺好了啦,因為擔心也沒用嘛。

    哎,其實回歸到出發點,就是陪伴啦。多用放鬆的心情去陪小孩,鐵定沒錯的。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是該轉型的時候了

    蔡依林從玉女轉到體操國手路線都已經要十年了,這部落格的格主也已經從少婦轉為大媽快要五年,加上今年又決定要把孩子多留在身邊一載,其中應該有更多自己該摸索的抉擇跟值得記錄的心情,所以部落格也該轉型啦。轉成什麼呢?當然就是真真切切的親子部落格啦!

    其實是希望做了這個改變,可以更督促自己常打開電腦,記記生活裡的感觸跟經驗,小孩子真是長大的太快,兩個小朋友的生長記錄根本幾乎是兩張白紙,希望可以從現在就多捕捉一點。先前兩人世界的旅遊文章,跟多了大小犬的旅遊文章還是要補的,只是......可能發片時間就會再被往後延期了。

    也希望在這一年裡,可以從媽媽到孩子的天平上找到更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