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

晨光媽媽

    這個詞在大犬還沒入學前,我聽都沒聽過。入學了以後才知道,小學結構之複雜,要是沒有家長的參與雖然應該還是run得下去,但是熱血的家長可以帶給孩子們幸福!

    只可惜我不是熱血的那種,學期初只是因為覺得可以幫點小忙回饋(順便監督)學校,老師要開會就來顧一下小朋友,了解一下一年級的小朋友是什麼樣子。兩次晨光的經驗結束了,我切切實實的體認到自己的風格就是:“不精準,很隨興”。

    我也是很想要有點規劃的,前天晚上想到一個主題還興奮了好一陣子,但是實在是擔心小一學生會賞我一個大大的冷場,所以決定還是先把這個計劃延後,更完整的冷場備案好了再來。所以呢,我就拎著我真心喜歡的故事書去講給他們聽。(當然是沒有做powerpoint.)

    第一次,我把書捧在兩手間,逡巡在課桌椅之間的走道上,希望每個小朋友都看得到圖。一本故事書------因為文體有點像詩,所以放慢速度有抑揚頓挫地念,再加上一點白話解釋跟對話------竟然講了二十分鐘!真不知道我是怎麼辦到的。原本計劃要後續集體畫畫,結果就沒時間了。

    這次,我把書放在邊櫃上,等小朋友聯絡簿抄好。已經寫完的小朋友,有些開始連聲催促:“老師,可以開始講故事了!”“你可以把故事書打開了啦!”

    我:“ㄟ?聽故事一定要有書嗎?”
    某甲:“對啊!”
    某乙:“沒有書我都聽不懂耶。”
    我:“可是有些地方的人聽故事都不用書,連字都沒有耶!”然後扯了一些口述傳統的狀況。

    小朋友頓時接不下去。我也下定決心絕對不要打開書了(對我就是這麼難搞):“我用嘴巴講,你們用耳朵專心聽。”“大家想到什麼想說的就說,我會聽你們說!”

    然後按照故事情節亂摻了一些歷史背景,講一講演一演,小一生真是天然捧場咖,專注地聽完了整個故事。之後我還想問問題討論一下,時間卻也剩不多了,沒來得及聽小孩子的回答,此時老師開完會進來就熟練地幫我下台一鞠躬。

    其實書可能會侷限小孩思考這件事,在這次小孩跟我的對話裡似乎是得到印證了。語言是比文字更直接的媒介,而且語言跟聲音好像更貼近心靈。我想這個學期可能就都會試著用口說故事來跟小孩對談吧,原始一些一定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