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媽媽雜感

    趁著春日天氣正好,辦雜事也宜人,送小隻的上學以後,就騎著腳踏車一站一站地把雜事了結:匯款,買菜,繳稅......終於來到了圖書館,把逾期的書給還了。因為逾期多日不敢跟館員四目相交,遂把身形側轉假裝瀏覽一旁還沒歸架的書,卻在書裡面掃到一句有意思的話:『越發現營養學複雜,越該把飲食弄得簡單。』

    最近察覺實在是太多免費的,多餘的資訊,洶湧地朝生活湧來。打開臉書,跳出了一個北歐風的專頁,正好是自己喜歡的,就忍不住瀏覽了一下公司網站,然後吸睛的單品又讓自己忍不住手癢,又去姑狗了一下它的來歷,然後......可以越滾越多,如果真的沒有節制地滾下去,一個小時後雖然可以說自己又對這主題多了一些愉悅的了解,但是話說回來------

    我到底為什麼喜歡北歐風啊?我真的喜歡北歐風嗎?我應該要知道北歐風相關的多餘的訊息嗎??

    我喜歡什麼樣的設計?我為什麼喜歡?會不會是最近的流行對我的洗腦,讓我下意識地學著去欣賞這個潮流?

    我參加了什麼活動?我為什麼要參加?我真的是對這個好奇嗎?還是我就是接受了周圍給我的資訊?這算是主動地過生活嗎?

    最近在讀Fromm的書,提到人做決定,就算以為是自己做的,其實也很有可能只是受了周圍的環境暗示,才做了這個決定。這好像跟現代的生活情境不謀而合,自己體會到的不是美好,充其量只是“跟風的美好”而已。要主動地掌握自己的生活,好像很難,但是其實不就是圖書館裡面的那一句話所說的心法嗎?『越發現生活裡的可能性,越要把生活過得簡單。』好好的想清楚自己重視的是什麼,然後由自己主動去發掘資源,然後才作出決定。然後我就發覺,其實小孩子就是最好的實踐者:他們是真的在過一種“很主動”的人生,只要大人可以放手,讓小孩好好的自己做決定,主動的人生的感覺一定會給小孩正面回饋的。

    話說回來,現代的家長真的容易活得很焦慮:小孩不想學就擔心什麼都不會,學太多又擔心怎麼都沒運動,學太少又擔心將來不好學,朋友多就覺得很好,朋友少就覺得不好,不敢表達就擔心吃虧,字寫得慢又擔心運動變少,反正就是圈圈叉叉一堆自以為是的觀察!

    於是大人改變了環境,試圖給小孩做決定的諸多暗示,而且還覺得這是對的。可是真的該這樣嗎?小孩自自己主動地過生活就一定會過得很糟嗎?只要抱持的互相分享美好的心態,不要強迫對方做自己想要的選擇,然後快樂的一起過生活,這樣就最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