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廚房教會我的事

返台幾天以來,每天都掛念著想逛超市。從來沒有一次返台有這麼強的慾望想要每天自己開伙的,不全然是因為小孩,實在是看著琳琅滿目的小吃,總憶起油亮黏膩的口感而一點衝動也沒有。不論是逛超市或是菜市場,則是常常不小心手滑,買了好幾把久違的青菜回家。我想,這幾年蹲廚房逛菜場的主婦經驗,活得這麼貼近生活基本面的生活,才讓我有機會認識自己所處之地。

夏天在瑞士的陽台種空心菜,顧了一季只收成一根; 種蘿蔔葉竟然開了滿盆花,意外成為景觀植物…除了百分之百可以確定我的不是綠手指而是"黑"手指以外,終於瞭解氣候的差異自有其適合的物種。

有了這個認知,在法國的時候配合熊熊撩起的好奇心,我很認真地在吃當地的物種。想說回台灣就吃不到了,家裡的餐桌就常常出現奇怪的青菜或是詭異的起司。法菜台炒,有時有意外的美味,但是有時也難以下嚥,還有的時候會怎麼煮都拉肚子,可能就是基因在排斥啦。

回顧全聯的貨架上各種美味的葉菜,我感覺細胞裡每一段基因序列都在呼喊“我要我要!這才是我的菜!”這叫我怎麼能夠不多抄幾把帶回家呢?!

再說回各地的差異自有其適合的物種,其實民情現象亦然。這次在到台灣之前,我總覺得因為這次離開了很久,加上身分又變成一個媽媽,對這個我生長的城市一定會有更多不一樣的發現跟觀察。(台灣台北這幾年從新聞上看起來也變化很多)果然這次有很多驚艷的感覺。

台北市是真的成了一個有水準的大都市啦!市民的水準尤其高。主要大道路的人行道騎樓高高低低的情形已經不復見,在路邊躊躇一秒鐘就有年輕小伙子問我要不要幫忙扛推車。商業區的人行區寬敞,路邊停車依舊擁擠不過還算整齊,許多小空間都被綠化,感覺空氣也沒有很差。只差自行車專用道還沒有建立所以人車相混很危險。

人多了很多,捷運裡面月台沒有加隔離牆是不行的了。地窄人稠的景象也常帶來侷促的壓迫感,雖然在最小空間做最大利用這種表現蘊涵了很多靈活的智慧,可是時間久了以後,還是會很嚮往有更大的空間好好的伸展身體,跑跑跳跳,而不是總在縫隙中竄動流湧。

回台灣以後正好遇上保姆失職讓幼嬰殞世的新聞,這也讓我想了很多。我相信沒有哪個媽媽會想要把孩子托育24小時的,還不是因為工作形態的緣故讓家長不得不作此決定,所以事件中的每個人都是這個荒腔走板社會下的犧牲品。現在既有的職業形態缺乏彈性,職業種類也還不夠多元,要是可以針對不同的性別特色有不同的職業品項,讓女性可以從事更多彈性的工作,那媽媽就有更多時間可以陪伴小孩了,家庭的價值跟韻味也才會提高啊。不管未來到底會不會朝這個方向演變,多動動腦袋嘗試創新的工作跟生活形態,是終其一生要努力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