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關於麵包兩三事

  隨著烤箱出現,小孩子也長大了一點點,我終於又可以烤麵包。今天跟Yenˇ-chun討論到做麵包跟蛋糕,不知怎的心裡面有些感想需要抒發。不過我不是做麵包跟甜點的高手,只是跟這兩樣東西相處久了,覺得自己有些體認,這個體認讓我可以接受自己失敗的成品,就算是難吃,還是可以樂在其中。(前提是我自己做的啦,如果在店裡買的我可是很愛批評:P)

  先說我對麵包的一些感想。我覺得做麵包(用酵母發酵的那種),有點像在養小孩。基本成份是麵粉,水跟酵母(不論是天然或是人工培養),只要有這三樣要素揉在一起,經過了酵母主導的漲漲消消的過程,終於會變成一份可以讓人佐餐飽腹的好物。每個地方產的麥子不同,製法也不一樣,所以做出來的麵包不論是香氣或是口感,都會有所不同,但是對於當地人而言,就是獨一無二家鄉的味道。 所以對成份簡單的麵包,我懷有很大的尊敬。它是對當地的風土最誠真的表現。
  簡單的麵包,也比較容易吃到麵香,我覺得這是麵包最基本該有的滋味。

  不過在現在的台灣,麵包比較像是舞台上的主角,而不是佐餐的配角。台灣的主食是米飯,也不產麥,吃麵包有種享受點心的味道,所以就更精緻化。要可口,要有口味,口感要外酥內軟,一個小小的單品麵包要有包羅萬象的氣勢,所以每種麵包都變得複雜起來。再加上西風東漸,大家都想體驗歐式麵包,歐式麵包最重視單純麵香,卻跟台灣精緻化偏好柔軟的麵包文化有點衝突,兩者加乘就出現了“軟法”或是很多畫了很多井字或是叉叉開裂,裡面包芝麻起司巧克力的軟殼麵包。並不是說這種混血的產品就不好,可是從經驗裡我覺得這類的麵包還真吃不出來她自有的特色格調。

  以前傳統麵包店的紅豆麵包,奶酥麵包現在都很難尋了。但是那可愛單純的味道,是我這個六字頭的人常常想念,也常常想要重新體驗的。

  做西式糕點,我就覺得不像在養小孩了,比較像是用巨匠的心在雕琢一件藝術品。甜點製程可以非常複雜,成份可以非常豐富,而且口感一定要美妙,就像料理鼠王吃了草莓跟起司以後,一瞬間燈都暗了,天空蹦滿了煙花火花。所以如果點心烤失敗了,挫折感會比較大。不像做麵包,麵團發的不好可以說她是Pita,只要有麵香,我都可以喜滋滋的吞下肚子裡。可是扁掉的蛋糕不能說她是餅乾呀。
  而且,糕點還重視意境的呈現,糖的緞帶跑來跑去,玫瑰花瓣在畫面上該怎麼牽...所以我覺得糕點師傅真的是追尋藝術表現的高度專業!

 我只會用成份簡單的食譜來作蛋糕麵包,所以烘培方面我對自己的期許就是表現出來簡單的好味道, 這就是我家庭主婦研究所的研究路線啦!

  
  

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改名字囉!

    大標題會這樣改,一方面是標記搬回台灣的新地緣,另一方面是因為---舅舅借給我們一個氣炸鍋,超好用的啦!!!!!(絕對不是因為小寶跟小小寶越來越難搞,把家裡的大人紛紛氣炸的關係...咳咳咳)

    說到兩小的成長,實在是飛也快也。不光是長身高,也有長腦袋,頭圍是越來越大了沒錯(誤)。小小寶似乎比較機靈,總是在一旁觀察伺機而動,大概當小的註定要這樣,不然無法跟大的每天大車拼。大寶還是三不五十就喜歡拿弟弟練拳腳,弟弟動了哥哥的玩具,哥哥馬上就一副“朕不喜“的樣子,加上一陣車輪滾壓揉輾(對安凡我就是要記下來,給二十年後的你看的)。不過最近發現弟弟被輾的時候,眼角餘光會先掃一下大人才哭出聲,看來放手給小鬼自己解決的時候越來越近了。

    可是說也奇怪,出去玩的時候,哥哥又會聯合弟弟霸佔資源。小朋友大概是想說先到的人就有所有權,可是馬上就劃分內外開始排外,真覺得團體生活有很多禮貌要引導。

    現在還是是kuku煮內,serious主外的生活,然後多了家人babamama的幫忙。雖然我很想要做些好吃的點心,不過常常被兩個小孩搞到沒心情也沒力氣。還是要努力提醒自己,小朋友的眉眉角角很多,都是不重要的小事,自己不要太鑽牛角尖。

    然後家裡的廚房改裝以後,高科技物品紛紛往這個廚房集中,有舅舅有情相借的氣炸鍋跟豆漿機,爺爺贊助的內焰瓦斯爐跟洗碗機,自己手癢買的攪拌機,不得不說,有這些東西,只要可以更熟稔的使用,真的會讓人輕鬆許多!然後是希望做好吃東西的心情趕快到來,這樣生活就可以更有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