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Learning歪國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Learning歪國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小寶20個月了

這兩個月,每天看小寶在家玩東玩西自得其樂,一向沒有帶放大鏡觀察小寶寶發展的隨便媽媽,隨著在家裡在戶外老鷹抓小雞的戲碼越來越常上演,有一天才赫然發現,這個小人越來越有自己的意識了。

小寶開始會走會跑之後,果然如同前輩告誡的一樣,橫衝直撞到媽媽快要心臟病發的程度。車子越多的馬路,越是兇惡沒上牽繩的大狗,小寶越是好奇地往前衝。走不到幾條巷口,就很後悔我為甚麼要帶他出來散步。摸到刺刺的東西嚇到了哭了,下一次看到還是會好奇去撥弄。這時候的小朋友一點危險的概念都沒有,因果的相關記憶好像也是零,只記得自己的玩具放在大人的椅子上被人一屁股坐下去的時候要乾著急。

小寶也開始會說比較多單字了。中文的字彙增加是理所當然,奇的是在家裡當他說不要不要的時候,卻是說法文而不是中文。當他發現新奇的事物要叫別人一起看的時候,也是用法文說:“Regard!",最有趣的是換完尿布穿好褲子,他會自己拍拍屁股說一聲“Parfait!“(像英文的perfect!的意思)再一溜煙地跑走。

他對別的小朋友的好感度也是大大提升,看到大人會怕生,看到小朋友則揮揮手頭也不回的就往上迎去,一付“好了妳可以退下了”的樣子,讓站在身後的媽媽我看傻了眼。這是幾個月前會貼在玻璃們上哭的同一個小朋友嗎??

總結來說,就是越來越愛玩,越來越愛唱反調,越來越抓不住的時期。不過也是越來越開心,越來越有互動,也越來越有情緒表達的時候。這就是20個月的真相,謹此一記。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天空不要為我掉眼淚

學法文的時候也出現了學德文時的中國醬料事件。
法文有很多字發音很像,一知半解的時候常容易會錯意。比如說很困擾我的兩個字:pleurer,意思是“哭”; pleuvoir則是指下雨。這兩個字原型雖然天差地遠,可是當這兩位p先生在第三人稱單數的時候,長得很像:

Il pleure. (他哭了。),讀音像“椅了ㄆ勒呵”。
Il pleut. (下雨了。),讀音是“椅了ㄆ勒”。

念起來有夠像,只差前者比後者收尾時多了一個輕輕的喉音“呵”。耳背如我者很常漏聽,其實就算聽見了大概也是四捨五入就給它忽略掉了。

有一天,我推著小寶去超市買東西。因為外面在下雨,所以我把推車雨罩攤開蓋在小寶跟車子上面,進超市時因為小寶在睡覺我就沒有掀起來。正當我選菜很投入的時候,忽然出現一個路人甲跟我說:他(指小寶)哭了!
我大驚心想:”有嗎?!他不是在睡覺嗎?還是他在雨罩裡哭所以我沒聽見??“跑到前面一看,小寶還在睡呀。
那個人看我那麼驚訝加上一臉傻樣,就很納悶的擺擺手離開了。後來我想了想,那人應該是在問我:“外面下雨了嗎?”

於是在另一個下雨天,小寶又待在蓋了雨罩的推車裡跟寶媽去超市閒逛。正當我選菜又相當投入的時候,出現另一個路人乙問我說:“外面下雨了?”
這次我有備而來啦,我大聲的回答:“是的!外面在下雨!”
那個人很驚訝的再說了一次:“外面下雨了!?“
我又回答一次:”對呀!外面下雨了!”
路人乙不可置信的表情,同樣也是擺擺手就離開了。正當我覺得這有什麼好驚訝這人真奇怪的時候,我聽見一陣遙遠的哭聲------原來是小寶哭了啦!!

冏的是這兩個事件我一直都給它不了了之,直到幾個月後的今天我才忽然想通。將來類似的事情肯定還會再發生,希望那時開竅開的快一點!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用中文思考

在四下無人的時候,如果喃喃自語,一定是用中文加上台語。而一時情急對著外國人用中文說說:"對對!我知道"的情況也發生過不只一次。我已經對我的外語能力的內化過程徹底放棄了。在巴塞隆納玩的時候卻又發生一件蠢事。

西班牙的觀光大城聽說是扒手很多,我們總是戒慎恐懼,五天裡神經質地摸口袋不知道數百次,公車上人多的時候不由自主就會切換成"面露凶光"模式怒視四周。幸好五天過去了我們兩人都安然無恙。第五天的晚上我們去看了Montjuic水舞之後打算提早搭地鐵回旅館,那時才九點多快十點,因為水舞還沒完全結束,所以車上的人還不算太擁擠。上了地鐵以後,快快找了個位子坐下開始發呆。真的是玩得累趴了。

忽然另一邊的車門有陣騷動。車上的乘客跟我一樣自然而然地眼光飄了過去,這一飄卻發現,不得了,這是一樁搶案呀!

在國外遇見的印度人常常給我三個印象:第一是背包很大,第二是成群結黨,第三是看起來很有教養,有些甚至還挺富有的感覺。在門邊的那個印度大家族除了沒有大背包以外,一家之長的爸爸看起來就有點"財"氣,老實的腰包鼓鼓地掛在腰間。年輕的搶匪壓靠在那個老爸身上,同時在搜拿那個腰包。

但是搶匪如意算盤打錯了,這可是一個標準的印度大家族。站在一旁的長女跟媽媽發現情況不對,胖呼呼的身軀馬上把搶匪包圍起來,搶匪看情況不對轉身要逃,衣服跟背包早就被抓得緊緊的,就是在這個拉拉扯扯的時刻車上眾多的乘客意識到這是個搶案,眼睛睜得圓圓大大,印度家族中的小孩不安的大哭起來。

這時,我也看清楚這是個搶案了!我直楞楞地站起身來,舉起右手指向案發現場,大喊了一聲:"搶劫!!!!!!"

請注意,這兩個字的發音就跟大家讀到的一樣,是中文。這下週圍的乘客注意力反而被分散了,目光紛紛轉回我身上來。旁邊的serious也是目瞪口呆。

這時地鐵還沒有離站,車門開始嗶嗶作響準備要關上了,搶匪在門關上的一瞬間掙脫逃出了車廂,車子也緩緩地開動了。我表情僵硬的緩緩坐下,剛坐定在我另一旁的旅客用西班牙文跟我說:"對,這是個搶案。"
(為什麼我聽得懂呢?我想跟他聽得懂我喊什麼東西是同一個道理吧。)

印度家族事後清點財物,並沒有任何損失。之後陸續上車的旅客總算把我跟別人的目光阻斷了。我努力想要給我那莫名奇妙的舉動找出理由,我猜是因為眾目睽睽之下還會發生搶案實在太讓我驚訝,直覺上因為自己不敢親自去抓,所以就想要讓其他的人去把壞人繩之以法吧!說是見義勇為,英勇指數大概也只有5%吧!而且這行為跟三歲小孩子還不太會說話只好到處亂指的影像,越想越像。

反正是真的太令我發窘了,就寫下來給大家開開心吧。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齁齁"Movie2

繼上次齁齁Movie事件之後,有幾個禮拜我跟J都能夠順利交談。直到前一次的碰面,竟然無意間解開了J的職業之謎。

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們都做了簡單的自我介紹。J跟我說她現在負責的是公司在中國的購買部門。她說這個部門算是Chinese Sausing. Chinese Sausing?這是甚麼東東?J又再強調了一次,Saucing...就是Sauce的動詞呀!雖然我心中有千百個問號,但是後來我回家就跟serious說:誒,我那個語言交換是負責採買“中國醬料”的啦!而且不只跟serious講,在這邊我認識的朋友都知道了我的語言交換是負責“中國醬料“的,大家都覺得很奇怪,還有這種部門?不怕買到黑心醬料嗎?

後來J跟我說她的公司主要是生產流量計。但是她還是負責”中國醬料“。上次碰面,她說她最近要規劃一次出差,她要找新的醬料。我問,妳找的到底是甚麼醬料啊?還要換的喔?J嚴肅地拿出一張白紙,邊畫邊解釋,流量計要找怎樣的零件...我聽了聽,問說:醬料呢?她說對就是要找零件的供應商!我說,Saucing是怎麼拼啊?她說,就是英文的S-O-U-R-C-I-N-G啊!

謎底都解開了!原來是chinese sourcing!德國人發R的音真的都會發到變不見,這個應該不能怪我吧!

(現在Basel的氣溫,冰箱裡面已經比外面溫暖了,夏天的西班牙遊記真的不能再拖了,如果下一篇文章貼的不是遊記的話,我發誓我會變成小狗一隻!!)

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中文有多難?

認識了J之後,才發現母語的習得實在是神奇的一件事。因為J想考中文檢定考,所以會找考題來練習。像是「不僅...,連...也...」、「一邊...一邊...」的造句,她都「沒有問題、非常理解」,不過對於某些填充題她就說:實在是太難了,遇到這種題目只能放棄。

<例>
這件工作非常困難,我們一定要努力堅持______。
a.上來 b.上去 c.下來 d.下去


她聽了這個消息,高興得拍起手___。
a.上 b.下 c.來 d.回


我看到題目的時候有點傻眼,這些...真的很難,因為完全沒有邏輯可言啊。跟德文的介係詞一樣沒道理。我覺得遇到有志學中文的外國人需要多加鼓勵,因為我們學西方語文有英文的基礎,跟西方人學中文比較起來,是容易地多了。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齁齁」Movie

「齁」這個字的讀音是ㄏ-ㄡ-一聲。如果記作英文的話,應該是Ho,上方加一小槓以示一聲。

最近又有個語言交換循線找到了我,繼前個語言交換小男生自期末考後就從人間蒸發,所以這次又收到要求語言交換的email我的感覺就沒上次這麼興奮了。這次這位同學是德國女生(以下簡稱J),年齡跟我差不多,已經在工作了,大學中文系經濟系雙修畢業,在中國住過兩年,中文說得是菠ㄦ~棒的。她很想加強她的中文,學習動機很強。我就像海上一根會說中文的浮木,被她緊緊地抓住了。當然我也把成堆的德文問題拿去問她。

語言交換的內容大多是閒聊,前半段用中文、後半段用德文。有一天,她跟我抱怨工作很多的時候,感覺有多麼糟。

J:有的時候,工作從早到晚忙了一整天,連飯都沒好好吃,就會覺得很『Ho-Ho』,這一天就是『Ho-Ho Tag』。(Tag是day的意思)
我:『Ho-Ho』?什麼意思?
J:(很驚訝的表情)『Ho-Ho』啊!妳不知道嗎?...呃...就是很令人不快...很累人...
我:喔!很討厭的意思嗎?好...(低頭筆記)
J:比如說,電影會有『Ho-Ho』movie呀,小說也有『Ho-Ho』小說呀!
我:(停筆)令人不快的電影?有這種電影嗎?

J急急忙忙翻她的德中字典:啊,找到了,中文是「恐怖的」。
我:喔...這口語聽起來真有趣...這個字到底怎麼拼?就"H-o-h-o"嗎?
J:不是,是"H-o-r-r-o-r"。

(抱著頭打滾)虧我心裡還聯想到陰陰冷笑的狀聲詞,來強化這個口語的合理性。原來是Horror啦!(德文裡面有很多英文的外來字)這也暴露出我根本分不清楚h跟r的發音...我到現在還是發不出r~~那種打舌音,原來耳朵也分不清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