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悼念

曾經對死亡有些許猜想。隨著小犬的阿祖因傷修養,在稀少相處的片刻裡,以為死亡是逐步地回歸。直到永別的一刻真的到來,才發現死亡是一種嘎然而止,然後生者湧上無盡的想念,如此真實。

我們會永遠想念阿祖。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學校跟共學團的對話

  基本上是沒有對話。  (要是有對話也是我在心裡面揣想的。)
  親子共學團的理念是大人小孩一起學,不論是互動或是知識,都自己決定內容然後自我成長。共學團的中堅都很反對學校教育,認為學校的是“套裝知識”,都是別人決定你該學什麼,然後要把孩子形塑成社會的螺絲釘。學習應該是親自進入一個情境,實地去看去領會。學校用威權的方式來管束孩子的行為(包括生理)很不合理,另外學校也不是學習團體生活的好場地,因為沒有學習溝通協調的機會,都是老師主導。

  孩子上學一個多月了,因為幫老師開會時去顧小孩午睡,看到了滿班自然生動的孩子,有了一點想法。

  學校環境裡的小孩,知道學校生活的規則是什麼:“老師我想擤鼻涕/上廁所/塗蚊子藥膏/喝水”這種芝麻蒜皮的小事都要來咨詢許可,就知道在學校為了維持秩序(大多是為了讓想睡的孩子可以不被干擾)規定可能是多如牛毛。可是五分鐘後,教室後面已經站了一排喝完水不想睡覺所以站在那邊蓋水壺/整理書包/鋪平便當袋etc裝忙的小女孩,然後地上小朋友三三兩兩趴著在玩比手畫腳......我覺得,這些孩子並沒有被壓抑什麼(可能也是幼兒園老師並沒有那麼高壓),因應牛毛規定,他們就是直接表達出他們的不願配合。老師在的時候,我猜情況應該沒差多少,不睡的應該還是沒有少玩到吧!

  開完會的老師抱著資料箱進教室把小孩輕聲叫醒,睡眼惺忪的/玩了一整個中午比手畫腳的,都紛紛跳起來收睡袋,或是緩步去裝水喝...我覺得這些孩子其實把學校生活過得很自在。

  安凡也告訴我在學校很好玩,雖然他還是偶爾會嚷嚷不要上學(原因是不能出去玩),但是帶回來的作業他都很期待去完成。謙亞的學校生活我還沒觀察到,但是我覺得公立小學附幼的確是比先前的私幼好多了,沒有人告訴他要“多練習就會畫”,安凡現在對畫圖的熱情變得很高昂,教室牆上貼的作品每個都長得不一樣,誠實地反映出小孩看到了什麼,我真的覺得公幼好好噢。

  不知道小學的老師會不會變高壓統治?希望是不要啊!~不然我又要苦思怎麼應對了,基於陪伴跟信任跟支持。目前覺得幼兒園並不是毒蛇猛獸。

  所以我不喜歡共學團的部分是,太多的比較(共學團的孩子眼睛裡很滿足-->學校的孩子眼神就很空洞; 共學團的孩子自主思考-->學校的孩子無法獨立思考; 全心陪伴孩子成長-->“追求自我實現”的家長是掉進資本主義的陷阱...等等)我覺得仍然反映出家長內心對孩子的期待跟焦慮。更何況,這些比較的箭頭到底是怎麼推得的,我覺得也很主觀。思考跟生活有很多種方式,我覺得只能多觀察沒有優劣對錯。

  這就是為什麼從幼兒園進到共學團的孩子,大家也都很喜歡他的特質:根本就是這孩子天生長成的力量啊!學校教育無法侷限什麼。為什麼要一直詆毀學校教育呢?更合況現在小學教育上課時間縮得越來越短,很多時間還是可以讓小孩自己探索,跟家庭大量的對話的。如果孩子的力量會跟學校衝撞,一如青春期的孩子會跟父母衝撞一樣,你能說父母也是一種體制應該要被割棄嗎?我真心的覺得“體制”這個詞被負面地濫用了。就像“文明”一聽大家就說好,“體制”一聽大家就搖頭,可是體制是什麼呢?

  我是相信純粹的互動:只有在當中發現問題,然後去溝通協調。如果無法達成共識,那就是繼續了解討論,就像在這個社會一樣。只是如果談判破局的時候,是不是要自己建立另一個“體制”,要怎麼做,希望屆時小孩也夠大了,可以跟我一起探索。







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

上學前一夜

    剛剛花了一個小時才把兩個小孩的上學背包整理好,心裡面還是不太踏實。明天就是兩個小孩上學的第一天了,哥哥已經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得很清楚,我是不太擔心,但是小小的弟弟還沒辦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情緒跟感受,就讓我很猶豫會不會太早去上學了?哥哥不想上學的心情大概有20%,弟弟的心情我是觀察不太出來,感覺好像他就是會去做一件該去做的事情,如果真是這樣我是不想委屈他的啦。

    只是那顆邪惡的自由果實高掛在樹上沈沈垂下,實在是讓人好動心啊。
 
    參加共學團一年,我覺得對各種教育現場都應該平心靜氣地看待,既不妖魔化也不美化。每種教育方式的選擇都有利有弊,讓人動心的暖暖蛇共學團卻因為我自己實在是無法撩落企所以沒列入考慮。到底怎麼做小孩才會成為獨立思考的人呢?我現在只想到,就是不斷的跟小孩對話吧。

    哥哥離開學校一年,我看到他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認識的東西火速增加,身體也更健康,對各個事物都充滿了好奇。當然也有可能是三歲跟四歲的自然變化。我心裡越是想,就越是擔心。

    其實“上學不過是上個學”,要誠實的評估學校對小孩的影響。上學只是生活的一部份,我的想法是只要認識了環境,喜不喜歡要不要留下來,就陪小孩嘗試跟讓他們決定。我跟小孩說:在學校就是搞清楚教室在哪裡,玩具放哪裡,書放哪裡,肚子餓了要去哪裡請人幫忙找吃的,有什麼疑問就問老師,來不及問老師的就回家跟我討論,就這樣而已。其實讀了什麼教材做了什麼勞作我是覺得不重要。而且我最忌人家說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總是急急忙忙打岔“有疑問可以問老師不然就回家問我”。希望不要遇上很刻板的那種老師啊!!

  對學校環境熟悉了以後,我打算多多請假帶他們出去自由的晃蕩。希望學校可以無痛地融入他們的生活。

   


   

   

2015年7月18日 星期六

又要來掃蜘蛛網的生日感言

  每年一次的定期打掃總是必要的,選在生日這個時候好像會比較有動力。
  一年很快又過去了,最近有很強烈地想要“歸零”的想法。不是把兩個小孩塞進肚子裡,希望時光可以倒流之類的,而是希望自己可以撇除所有的成見,重新思考這個世界。因為覺得自己好像常有刻板印象來認識社會,然後自己對每個層面的人都認識的少,所以對社會的認知推想得惴惴不安。連帶自己的交友也變得不確定。

  可是越想這麼做越覺得困難,難道真的要從信仰某個宗教來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嗎?
  直覺上是覺得應該要從書海裡找答案,希望自己新的一年可以多讀一點書。

---

  今年夏天的度假還是跑去花東。行程的安排原本是:石梯坪露營-->台東都蘭的“來吹涼風”停留兩夜-->墾丁兩天-->台東鹿野高台看熱氣球-->花蓮磯崎“半月灣”停留兩夜,然後返北。結果兩個颱風接連靠近台灣,讓要出遊的黃家人心惶惶,臨出發前黃大先生更是每半小時就要檢查一下颱風動態,後來便在昌洪颱風海上警報發佈的四小時後,我們決定提前往東出發。此時黃小犬正好發燒滿兩天,正是在小兒科等著要吹小風車的時候,看完醫生連忙趕去診所讀書會然後再飆回家,我們就趕在風雨前到達東岸了。
  取消了露營改住花蓮,臨時定了民宿,多在宜蘭過一夜,接下來有好幾天都是前一夜才在agoda上找住宿,雖然住宿品質都還不錯,可是價錢都還真是貴貴貴。看來先前出遊前都會努力找住宿,的確是有省到。台灣的民宿怎麼都那麼貴啊,算算都要一百歐元了咧!可是卻沒有那個價值感,有些連早餐都吃不太飽。比較滿意的只有磯崎的民宿,還有墾丁的石牛溪農場。來吹涼風的床單枕頭套好像都沒有洗耶......

  石牛溪農場的托斯卡尼套房則是真有歐洲感!我強烈懷疑他是找了歐洲人來建的,因為在墾丁(注意!是墾丁喔!)竟然在房間裡面裝了一個真的壁爐(貨真價實的歐洲進口的電子壁爐)!!媽呀在這個根本用不上這等物品的南台灣,真有必要這麼堅持嗎?然後整個浴室鋪了滿滿的石子牆面,很美很協調。外面有雞隻鴨群走來走去,樹林遮蔭多冷氣又涼,價位卻比花蓮早餐吃不飽民宿還低廉,墾丁民宿看來競爭真的是激烈啊。

  整個長達九天的旅程裡,亮點是來吹涼風的貓群,海生館,熱氣球節,池上的伯朗大道,還有磯崎的海海海海海......其他時間呢,就是在車上唱歌講話,去眺望檯看海,還有到處晃晃(目睹了病入膏肓的金城武樹跟馬太鞍的傳統捕魚法)。其中穿插了我疑似吃了樹豆竹筒飯而拉肚子還有小犬的腸病毒大爆發,今天回程的路上我們都覺得,出去玩九天有點太累了。

  我最喜歡的是海生館的大洋池啦,真的好療癒,還有磯崎可以看到星星的夜空。熱氣球節在隔天早上認真地排隊搭上以後,卻發現沒有前天傍晚充滿幸福感的感動。

  海生館真的很不錯,很大很樸實,沒有要動物表演,生物的環境比起遊客不擁擠得多,我覺得對海洋的尊重有確實被體現。

  在車上總是不斷地想著,等兩犬大一點,就要邀請他們一起徒步走過東岸,那一天什麼時候才會來呢?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我們兩老回憶以前出遊的記憶時,都會有一種“安凡那時候也有去”的印象,然後才發現那時他根本還沒出生。這現象越來越嚴重,最近竟然已經進展到“那時謙亞應該也在吧?”難道是跟誰相處越久,那個人就會越入侵大腦裡的記憶嗎?)






 



 

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

出外靠朋友

    離開學校軌道半年多以來,我好像漸漸地摸索出喜歡的帶小孩方式,也慢慢知道自己想給小孩的到底是什麼了。要感謝共學團的幫忙,在團裡面“良好品質的陪伴”一直都放在第一位,這的確是小小孩最需要的。

    從“玩出XX力”這種書(此類書裡會附諸多課程的體驗卷),進展到“瑟谷學校”(談自主學習)“童年之秘”(講蒙特梭利)再到“帶著孩子去爬山”(書名好像是這樣,有點忘記)這類的書,到“富足人生的原動力”(把小孩丟到叢林裡去活吧)這種帶著療法色彩的書,然後到超高段的心靈超渡(?ㄟ?作者應該不是這樣說的吧?)的人智學理論...我目前得到了一個結論------啊咧什麼都不用緊張啦,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大人小孩都開開心心最重要。

    因為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啊!快樂的生活就是學習的目標!(握拳)

    可是也不是說我就沒有該教什麼的願景,只是越覺得什麼該學,越回推到自已對這方面的貧乏,果然帶小孩是重生,希望自己可以在人生的後段來個補完版。所以啊...可能以後小孩低年級中午下課以後,會偶爾被我帶去農場or去做陶藝/木工/金工啥鬼的。另外上小學我打算解電視禁,可以每天看台語的布袋戲。也希望自己在近一兩年的準備以後,可以在小學開始法文跟德文的繪本的親子共讀。

  (黃謙亞這年齡的需求就幾乎完全被忽略了)(這點我很苦惱,小兩歲的他總是被迫上路,所以常在狀況外,雖然他還是會自己找樂子,可是感覺我就少陪到他了)

    ”希望小孩具備什麼能力“這種打高空的思考,還是很重要,可是實際的生活該做些什麼,現在總算有些著落了。其實就是我想要幹嘛就把小孩拖去嘛!!哇哈哈哇哈哈!!(插腰)

  然後也花時間讓(or陪)他們玩喜歡玩的活動就是了(基本上就是一個撥算盤的概念)(點頭+推眼鏡)。

  這麼靈光乍現的寫了這篇文章,才猛然想起其實本文中放大的字體,都在去年我把小孩帶出學校之際,就有朋友跟我這麼說了!(流汗)奇怪,我的捧油們怎麼都這麼有真知灼見啊!?她們要碼是沒小孩,不然就是小孩都只是小娃娃而已。嗚,她們當媽的天份都比我好多啦!!!我真的是出外靠朋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