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7日 星期日

逛傳統市場

傳統市場在我的生活版圖中,向來被歸類在"極少相關"的那一區。上一次出入傳統市場少說也是五年前的事了,是被媽媽催促著趕在收市之前去買一隻大大的雞腿回家燉湯。記得那天天氣雖好,但是市場巷中的遮雨(或是遮陽)棚把日光遮去了大半,腳踩著腳踏車聽著車輪瀝瀝地輾過潮濕的地面,到了雞販前瞪著趕蠅繩一邊發呆一邊等。

再更早一點的記憶,是跟我的外婆一起去逛城中市場。城中市場(應該說是任何的傳統市場)賣的東西琳瑯滿目,十元雜貨到東洋零食應有盡有。外婆喜歡找特價的毛衣雨傘,也不忘拎一罐杏仁粉回家泡牛奶,但是站在一旁的憨孫其實盤算的是回家前照例會去喝的一碗甜不辣湯跟蚵仔麵線。

再往前到更小的時候吧!那時我不比貨攤架高多少,身旁的媽媽早已埋入童裝的戰區裡翻找合適的衣服,我看著隔壁攤的太太一顆顆地敲打蛤仔放到籃子裡,心裡想著等一下買完衣服就換我媽媽在那邊敲了。想到一半就被媽媽抓去:"來這件妳套套看!!"頓時身上的衣服被攔腰扒起,眼前一黑,頭髮都跑到眼睛裡。緊接著就又一陣泰山壓頂,衣服套過了頸項,終於又重見光明。試穿上去當然還要再脫下來,這麼來來回回幾次,雖然記憶裡也不確定有沒有當街試穿褲子,既然那時的我也沒有什麼身體隱私的概念,也就不覺得難為情,只是覺得那種等待真的是好~漫~長~阿~~

綜合以往的經驗,我從來不是主動會去逛傳統市場的人。這次在臺灣短短的六天裡卻無意間多了一段走訪傳統市場的行程。本來要去處理事情,一出捷運站卻迎面就是一個攤販市場,按照地圖穿過這個市場才是到目的地的捷徑,所以就走進去了。

窄窄的巷子兩邊照例擺滿了攤販,時蔬雞魚樣樣皆有。雖然我現在是專職家庭主婦,不過台灣的青菜跟魚我大多都還是只會吃不會認。但是看著滿攤新鮮的魚心情還是忍不住會變好,心裡面不斷地想著:"有好的食材的地方,生活就會有品質!"有些東西在攤販買,還是會比在網路上面買來的便宜耶!而且很多台灣製的商品,在網路上也找不到,還是得到傳統市場才會有。

走著走著,不時要小心騎著腳踏車穿梭巷弄的先生太太們,還有後座小朋友的飛腳。(這次回來發現騎腳踏車的人變多了,但是腳踏車騎士把人行道當自行車道其實蠻危險的。希望專屬的自行車道可以趕快產生。)更典型的是,忽然一台小型發財車硬是擠進了這條市場巷裡,兩邊的攤販挪鍋把,收鞋子,這台車才得以緩緩前行。後面已經塞住了一堆行人跟腳踏車太太,大家也只能忍住不耐慢慢的往前走。到了市場正中段,司機竟然下車,拉開車門開始補貨起來。後面的腳踏車太太忍不住開罵了:"你要方便別人不要方便嗎!?"但是在我看來,兩造皆是愛討方便的人嘛,只是妳的比較小台而已,腳踏車的火箭筒加得那麼長,應該也刮到過不少人吧?

台灣的生活空間真的比較擁擠。在小小的空間裡生活有很多方便(什麼都在咫尺之間)也有很多不方便(擠來擠去讓人失去耐性)。可是整個空氣的基調是溫暖的,也許是跟緯度有關,也或許是人情味呢。

2 則留言:

YuLing 提到...

hihi你回來啦 好短暫的六天阿

shuchun 提到...

真的捏~下次回去就是要放大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