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跟mama聊天。在我還沒跟她一樣是個媽媽的時候,她就常常有很多想法讓我覺得超有道理。在我當媽了以後,我對於她述說的經驗更常有一番體會。
mama:"以前我唸小學的時候,上自然科學課就是到學校裡面去認識植物。"
我的腦袋裡浮現出一個老師帶著一群小朋友,在樹下仰著頭看著不同型色的樹葉的畫面。哇!這不是現在最昂貴的森林小學在做的事嗎!?
教育好像不是必然隨著時代在進步噢。
---
mama借了我兩本書,記述了不同的教養經驗。一個是某音樂家的育兒心得,另一個是作者對芬蘭教育體系的觀察。
後者有一段落在紀錄芬蘭的音樂教育。讀完該段以後,從芬蘭遍及城鄉,水準統一的國家音樂院的運作方式描述裡,我赫然發現:這不就是由國家統一出錢來經營YAMAHA音樂教室嗎?!
返法以後,我把這件事(很井底之蛙地)跟這裡的媽媽朋友講,她們告訴我,法國也有這個制度啊!因為法國的小學禮拜三不用上課,所以有很多不同的機構提供不同的活動,其中就有”音樂學校““音樂之屋”提供音樂課,讓小朋友可以接觸不同的樂器,再由政府補助部份小朋友學音樂的費用。
是對美育多麼深的堅信,才可以讓政府的教育政策把這印象中該是所費不貲的領域,這樣理所當然的規劃在基礎教育中?
---
我自己是個正港都市俗。從小到大,雖然生長自農村的父母告訴我很多他們的兒時經驗,但是缺乏慧根的我倒也沒有督促自己真的去理解都市以外的樣貌。現在我想要多認識這個土地,才發現我應該要很早很基本就該知道的事竟然欠缺這麼多。
我想,對周圍環境的認識、而後最直覺的感受、跟關心,應該是要被提醒的。有從環境出發這樣的思考角度,所作的考量就會寬廣很多。不僅僅是城鄉發展、建築、環境保護等議題,我想待人接物的同理心也是同樣的出發點。
”五育並重“這該要一脈延伸的理念,但是現在卻常會被批評成理想化,於是美術課被挪去上數學,想接觸音樂要在課後去上才藝班,想玩耍還硬要被寓教於樂而不能休息。
這是我第一次在blog寫自己對教育的一些想法,很淺薄也很空泛,但是我還是希望記下來以後,有一天自己回頭看,要是那一天我正在逼小寶寫額外的練習題,那時候的我會深呼吸一口氣,把桌子收收,然後帶他出去走走。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即將滿18個月的小事記
小寶快要滿18個月了。這三個月之間歷經回台又返法,舟車勞頓不僅讓小鬼水土不服生病,也累煞了他老父跟老母。兩歲以前的大寶寶是坐lap seat,這lap是人腿,小鬼當然舒服無邊,爸媽的腰實是快斷了。
一到台灣,副熱帶的好陽光馬上把他曬得更黑,搭配他顛顛簸簸學走路的認真勁,讓他變成充滿本土風味的小男孩。回台灣的三個禮拜間,有爺爺奶奶的陪玩,小寶好像真的心智大開,一瞬間體驗到了語言的力量,開始大聲地牙牙學語,雖然爸媽還是會喊錯,不過範圍擴大到動物跟水果,跟他在一起的時間也更好玩了。
有人疼愛的小孩子真的好幸福。我們也是這樣長大的,雖然父母在我們強褓時期含辛茹苦的照護沒有被寫進記憶,但是看見祖父母輩對孫兒的體貼跟關心,讓我對父母親對我們的付出,有了更撼動心裡的體認,以及感激。
回到法國,小寶還是按照自己的步調在學說話,學走。每天認認真真地在客廳裡走來走去,跌倒了再爬起來,走個幾十分鐘也不膩。前進走不夠,還要倒退走,轉彎走。難怪書上說從會走路到精通走路頂多一兩個月,每天這樣充滿動力地練練練,再練下去搞不好人都要會飛了。
因為小寶發現發出聲音可以馬上獲得注意力跟回應,所以現在他都非常大聲地使喚爸爸媽媽。他在托兒所的時候也會對環境裡面他認得的東西,大聲說出“汪汪““貓““馬“,除了汪汪以外老師往往不知道他洗滴貢蝦密,但還是會用法文跟他回應。小寶並沒有因此而少開口,還是會想說就說,在托兒所的時候都玩得很開心。這讓我覺得比較放心(先前是擔心他在外語環境裡就不敢講話了)。
當然還是要記一下媽媽最在意的吃飯這件事。最近因為小寶太重了,我們決定讓他坐在自己的小桌椅吃飯,而小桌椅就靠在我們的餐桌旁。所以乍看之下,用餐時間小人兒很像是坐在B1吃飯,這樣的好處除了不用再抱上抱下餐椅之外,他也不會再因為看到餐桌上的他還不能吃的東西而好奇的大叫,吃飯時都很專心。另一方面,他最近開始喜歡用湯匙,所以飯又撒得到處都是。但是為了不用餵飯的美好將來,寶爸寶媽都很忍耐地乖乖擦地板。
奇妙的是,小孩子會自己發明手語。在台灣的時候,有次一起看一本食物圖片的書,他竟然假裝把書裡的水果抓起來吃掉。後來看到繪本裡有食物的插圖的時候他常常會假裝比一下。今天晚上,他忽然對著我們說“果“,然後比了個吃的動作,又再說了次“果“。我們想了想,恍然大悟對彼此說:“他想吃水果了啦!!“這個動作變成他用來溝通的語言了。看繪本的時候也會看到大象,這個詞的音發不出來,他就用手在鼻子前面比了一個筒狀來代替發音。後來在別處看到大象的時候,他都會比一下。
好驚訝小孩子的發展原來是這個樣子,看他成長好像經歷一個實驗一樣,而且,這個實驗會一直繼續下去,而父母也會於其中慢慢牽涉越來越多,然後就有越來越多化學變化...真是令人期待!
一到台灣,副熱帶的好陽光馬上把他曬得更黑,搭配他顛顛簸簸學走路的認真勁,讓他變成充滿本土風味的小男孩。回台灣的三個禮拜間,有爺爺奶奶的陪玩,小寶好像真的心智大開,一瞬間體驗到了語言的力量,開始大聲地牙牙學語,雖然爸媽還是會喊錯,不過範圍擴大到動物跟水果,跟他在一起的時間也更好玩了。
有人疼愛的小孩子真的好幸福。我們也是這樣長大的,雖然父母在我們強褓時期含辛茹苦的照護沒有被寫進記憶,但是看見祖父母輩對孫兒的體貼跟關心,讓我對父母親對我們的付出,有了更撼動心裡的體認,以及感激。
回到法國,小寶還是按照自己的步調在學說話,學走。每天認認真真地在客廳裡走來走去,跌倒了再爬起來,走個幾十分鐘也不膩。前進走不夠,還要倒退走,轉彎走。難怪書上說從會走路到精通走路頂多一兩個月,每天這樣充滿動力地練練練,再練下去搞不好人都要會飛了。
因為小寶發現發出聲音可以馬上獲得注意力跟回應,所以現在他都非常大聲地使喚爸爸媽媽。他在托兒所的時候也會對環境裡面他認得的東西,大聲說出“汪汪““貓““馬“,除了汪汪以外老師往往不知道他洗滴貢蝦密,但還是會用法文跟他回應。小寶並沒有因此而少開口,還是會想說就說,在托兒所的時候都玩得很開心。這讓我覺得比較放心(先前是擔心他在外語環境裡就不敢講話了)。
當然還是要記一下媽媽最在意的吃飯這件事。最近因為小寶太重了,我們決定讓他坐在自己的小桌椅吃飯,而小桌椅就靠在我們的餐桌旁。所以乍看之下,用餐時間小人兒很像是坐在B1吃飯,這樣的好處除了不用再抱上抱下餐椅之外,他也不會再因為看到餐桌上的他還不能吃的東西而好奇的大叫,吃飯時都很專心。另一方面,他最近開始喜歡用湯匙,所以飯又撒得到處都是。但是為了不用餵飯的美好將來,寶爸寶媽都很忍耐地乖乖擦地板。
奇妙的是,小孩子會自己發明手語。在台灣的時候,有次一起看一本食物圖片的書,他竟然假裝把書裡的水果抓起來吃掉。後來看到繪本裡有食物的插圖的時候他常常會假裝比一下。今天晚上,他忽然對著我們說“果“,然後比了個吃的動作,又再說了次“果“。我們想了想,恍然大悟對彼此說:“他想吃水果了啦!!“這個動作變成他用來溝通的語言了。看繪本的時候也會看到大象,這個詞的音發不出來,他就用手在鼻子前面比了一個筒狀來代替發音。後來在別處看到大象的時候,他都會比一下。
好驚訝小孩子的發展原來是這個樣子,看他成長好像經歷一個實驗一樣,而且,這個實驗會一直繼續下去,而父母也會於其中慢慢牽涉越來越多,然後就有越來越多化學變化...真是令人期待!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