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宵夜後的雜想

我很喜歡跟mama聊天。在我還沒跟她一樣是個媽媽的時候,她就常常有很多想法讓我覺得超有道理。在我當媽了以後,我對於她述說的經驗更常有一番體會。

mama:"以前我唸小學的時候,上自然科學課就是到學校裡面去認識植物。"

我的腦袋裡浮現出一個老師帶著一群小朋友,在樹下仰著頭看著不同型色的樹葉的畫面。哇!這不是現在最昂貴的森林小學在做的事嗎!?

教育好像不是必然隨著時代在進步噢。

---

mama借了我兩本書,記述了不同的教養經驗。一個是某音樂家的育兒心得,另一個是作者對芬蘭教育體系的觀察。

後者有一段落在紀錄芬蘭的音樂教育。讀完該段以後,從芬蘭遍及城鄉,水準統一的國家音樂院的運作方式描述裡,我赫然發現:這不就是由國家統一出錢來經營YAMAHA音樂教室嗎?!

返法以後,我把這件事(很井底之蛙地)跟這裡的媽媽朋友講,她們告訴我,法國也有這個制度啊!因為法國的小學禮拜三不用上課,所以有很多不同的機構提供不同的活動,其中就有”音樂學校““音樂之屋”提供音樂課,讓小朋友可以接觸不同的樂器,再由政府補助部份小朋友學音樂的費用。

是對美育多麼深的堅信,才可以讓政府的教育政策把這印象中該是所費不貲的領域,這樣理所當然的規劃在基礎教育中?

---

我自己是個正港都市俗。從小到大,雖然生長自農村的父母告訴我很多他們的兒時經驗,但是缺乏慧根的我倒也沒有督促自己真的去理解都市以外的樣貌。現在我想要多認識這個土地,才發現我應該要很早很基本就該知道的事竟然欠缺這麼多。

我想,對周圍環境的認識、而後最直覺的感受、跟關心,應該是要被提醒的。有從環境出發這樣的思考角度,所作的考量就會寬廣很多。不僅僅是城鄉發展、建築、環境保護等議題,我想待人接物的同理心也是同樣的出發點。

”五育並重“這該要一脈延伸的理念,但是現在卻常會被批評成理想化,於是美術課被挪去上數學,想接觸音樂要在課後去上才藝班,想玩耍還硬要被寓教於樂而不能休息。

這是我第一次在blog寫自己對教育的一些想法,很淺薄也很空泛,但是我還是希望記下來以後,有一天自己回頭看,要是那一天我正在逼小寶寫額外的練習題,那時候的我會深呼吸一口氣,把桌子收收,然後帶他出去走走。

4 則留言:

linyoyo 提到...

講到五育並重, 我還記得妳跟blue說要雙修的事, 晚生個5年或許就有不同的結果^^!

yuchun 提到...

我覺得你一定可以做得到的!

singingflute 提到...

期待之後的後續分享呢 :) 思考很多的媽媽所寫出來的分享一點都不淺薄, 我很喜歡! take care and keep in touch !

老鼠 提到...

所以我大學念的專業,讓我覺得很慶幸能夠接觸到臺灣最傳統的產業之一~有機會還是要讓小朋友多多接觸一下的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