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

一篇文章記兩個畫展---大都會雷曼典藏、泰德威廉透納

     接續的兩個連假,一個跟全家去造訪了故宮的大都會美術館外借展,另一個跟YC去看了中正紀念堂的泰德不列顛美術館威廉透納展。兩個展人潮一樣眾多,繼去年的奇美英國國家藝廊、高雄美術館的泰德現代美術館後,我覺得以後是這些名畫要周遊世界供人參看,非得出國的旅遊可能僅是為了搬不走的氣候地理跟風土民情(還有美食)了。

    大都會的雷曼收藏展以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印象派畫家為多,威廉透納比他們早了半個世紀(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中),感覺是非常古老的呢!但是實際觀看以後覺得,的確光影是繼承了中世紀陰暗朦朧的感覺,但是經歷了寫實的階段,到老年時候的朦朧就有印象派的感覺了。

    兩個畫展的畫作都一樣是受到工業革命,交通工具蒸氣化的影響,鐵路拉近了各個城市的距離,擴展了畫家作畫的足跡。大都會美術館的法國畫家除了畫下鄉間風景以外,也紀錄了巴黎都市再造的榮景,威廉透納則是在造訪歐陸的時候非常受到義大利城市的吸引,做了非常多古典中世紀城市的風景紀錄,但是用的風格卻是清新寫實的水彩畫。繪畫自有其承先啟後的方式。

    覺得藝術的確反映了產業的進步,直到二十一世紀初期至少都還基於真實。像現在AI導向的藝術又將會是怎樣的呢?虛擬可以促進反思真實嗎?真實會因此被削弱了重要性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