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最近看電影

最近從圖書館租了一些電影回來看,這個念頭已經在心裡想了很久了,因為覺得在歐洲要看到經典老片好像比在台灣容易,在台灣總得等到電影節或是特別"向某位大師致敬"的影展才有機會看到一些只聞其名難得碰到的電影,不然就得跑電影資料館。
在Basel的小小圖書館雖然館藏不多,不過搜尋一下竟然一些電影書上經典的電影都真的有耶。另外也看了一些紀錄片,借紀錄片有很大的動機是:免費啦!

於是最近看了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八又二分之一"跟"女人之城",迪西嘉(Vittorio De Sica)的"單車失竊記",還有Martin Scorsese拍的紀錄片"No Direction Home"(講60~70年代的Bob Dylan)。還有其他一些莫名奇妙的電影(其實"女人之城"也是蠻莫名奇妙的)就不特別記了。

去年美國有一部同名音樂劇翻拍的電影"Nine",劇情還蠻特別的,講一個遇到瓶頸的導演面對自己潛藏心底的情結的故事,後來才知道這個音樂劇是由另一部電影翻拍過來的,這部電影就是比"九"小0.5的"八又二分之一"。原作是費里尼1963年拍成的,片長兩個多小時,不過內容比現在同樣兩個小時的Nine豐富也大膽許多。我覺得反而現代的電影不一定敢這樣直率地拍想像的畫面,其中幻想情結跟真實事件彼此失去了界線,那亂慌慌的心意跟互相衝擊的情境,讓人看得好著迷。

不過費里尼的另一部"女人之城"就讓人看得很痛苦了。一個平凡的男人意外的闖入一連串性別跟性的大鬧劇裡,像被大車輪一樣輾過,整部片都是從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狂想,片長也是兩個多小時。我邊看邊想:這個導演當年到底是有多紅呀?有人願意出資給他拍這樣亂七八糟的電影!還是那個時候的思想開放,什麼題材都可以拍,還可以拍這麼長?

"單車失竊記"是義大利1948年的電影,寫實主義的經典片。也許是時代改變了,我看這部電影看得很生氣,雖然理智上知道整個故事是很可悲的啦,窮人在現實的環境裡人性就會變脆弱啦,可是還是覺得這個男主角也未免太無能了吧!?電影裡沒有對他堅強果絕的太太多做描述,我認為如果換成她當主角,被偷的腳踏車一定很快就找回來了啦!!

"No Direction Home"一開始就採用Bob Dylan的訪談,他認為自己出身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卻一直沒有對該階級的歸屬感,以至於他覺得自己終其一生都在尋根,找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方向。這段話讓我很感慨,對自己的出身沒有認同感,對他的家人而言不是一種否定嗎?
Bob Dylan的才華跟傳奇的經歷,很值得用紀錄片的方式記下來。這部紀錄片把那個時候的社會事件跟音樂脈絡很清楚地連起來,澎湃洶湧的年代氣氛變得令人嚮往。可是像他那樣桀傲不馴的態度,帶了一把吉他就出去走唱,上大學書也不好好唸,要是是我的小孩我不知道會多抓狂啊?

得趁著今年圖書証還沒有到期的時候,趕快再多找些電影來看!!

2 則留言:

Cindy Huang 提到...

有什麼好電影來推薦一下吧~我最近也一直瘋狂從圖書館電影來看~~~~

shuchun 提到...

哇!!妳也失蹤太久了吧!? :D 我連不到妳的部落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