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購買小廢物

     會考生的第九節跟晚自習,要家長輪值去陪伴,另外也要家長輪流準備小點心給這些生長中的青少年打打氣。我本來準備好的點心是小小的堅果包,結果前一次輪值遇到颱風假,後來這些堅果全進了家人的五臟廟裡。這次又到了要準備點心的時候了,哥哥抓緊時機表示:"這次要準備比較...廢的零食,不要太健康",想想也對,這個點心不只是熱量的考量,其實也是為了給同學們抒壓。

    剛剛看完紀錄片"種土"(之前上院線時來不及去看就下檔了,幸好公視買了他的播放權)。其實這部片是在說人對於農業應有的態度。影片裡一位熱血的青年想要把菜市場的廚餘送回荒地改善土質、形成沃壤,但是後來被廚餘裡面篩之不盡撿之不完的垃圾給打敗。另一位堅持生機的果農努力培養了25年的土地,但是後來遇到了科學園區的設立,只好眼睜睜的看著這一片生機盎然地的土地被水泥覆蓋,變成水泥森林。

    天之有道,其實這個道在現代也參雜了人的因素在裡面。七遠八遠的一塊地,怎知就會被劃進科學園區、就要被徵收?果農先生看得很開,在徵收之前他種到最後一分最後一秒,因為他覺得從農是有尊嚴的生活方式,他要有尊嚴的活每一天。

    我在想,廚餘裡的垃圾如果可以多成立一個層級來做篩撿的工作,也許天然堆肥廠就能做得起來。畢竟現在這個垃圾的量真的太多太大了,即便是我努力想減少塑膠,只要是我有在全聯消費的一天,就是很難避免。在許多的場合,沒有塑膠分裝又顯得很不適當(就好比準備會考生的小點心,即使準備粽子這種天然包裝好了,學校也沒有處理廚餘的義務)。

  ( 好我想清楚了,其實準備粽子的話我就也自己負責把廚餘帶走就好了。只是那天輪值的是serious,我覺得他應該不會帶走全班的廚餘回家,因為他後續還有別的行程。)

    話說回來,要是每個人對農業有一種憧憬,都可以在自家堆肥、有自己的種植,這樣感覺會有個正向循環,促使小家庭更貼近土地、更環保。只是這麼一開口就好像會嚇死人,上班都累得半死了可以自己煮還做好垃圾分類已經很盡力了,外食自助餐也可以減少煮菜會產生的塑膠垃圾啊,背後店家採購時有沒有盡量減少垃圾也就只能不去多想了。

    現在大家就是卡在這種進退維谷的地方。真的是看不見未來,也想不出解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