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很努力地啃一本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就是匈牙利作家卡勒斯納霍凱.拉斯洛(名字怎麼那麼長!!?!?)的小說"撒旦的探戈"。匈牙利人的姓名原來也是會把姓放在前面,據Reddit的討論文章,原來有很多國家都跟中文世界一樣會把姓氏放前面,因為這樣真的比較好區別是打哪兒來的彼得,倒也不一定是長久歷史下來東風西漸的影響。
書中無敵爆炸長的句子真是訓練人類短期記憶的良藥,常常讀了後面忘記前面,還來一個全章不分段,看來也是要訓練人類自主分段做summary的能力。在AI輔助整理效率及強大的現在,這本書大概是要幫人喚回古老的功能,並且重新校正成原始人的狀態。反正文字也不一定要好讀,錯縱迷離的傳達出一種意境,大概是有藝術的價值吧。諾貝爾文學獎大概在我的認知裡是有這樣的目的:傳達出某時期的某處風土民情,並且可以表達出真實的人性,所以有時候會有標記一些政治意味,基本上還是有宣揚自由民主的功能。經過了這本書的訓練,我後來閱讀的速度加快了。隨著劇情起伏我也跟著緊張,想知道後來事情得怎麼發展。
讀完了以後,發現這本書的結構是一個無限迴圈,架構很特別。就像是臺灣漫遊錄一樣是架構實驗,只是後者讓我發覺以後哈哈大笑,但是這本小說真的讓我更眉頭深鎖,想了解為什麼他要這麼做。笑不出來實在是因為這本小說的故事真的太黑暗、太絕望了。全書有12章,第五章第六章是故事劇情最激烈的地方。書裡面紀錄了在20世紀前半段,農村莊稼人跟握有權力的人根本的心態認知上的不同:在莊園時代,農僕是依附著握有權力的貴族而活,他們的悲喜、他們所認同的正義都受到主人的牽制,所以在匈牙利貴族的崩解一下子跳到共產制度之後,廣大的莊稼人只是轉移了依附對象,把信念從主公遷移到了領導人身上。
說到底所有的人類,好像都有這麼盲從又激情的部分。在現代也許是宗教、在台灣甚或是政黨,忽然被賦予了權力的人卻因為沒有經過好好的滋養,所以很容易在謊言中丟失(被騙取)了一切,而且還覺得自己充滿榮光,得意洋洋。書裡面的莊稼人已經忘記了自己曾經為丟失的積蓄那麼痛苦生氣,還仍舊被欺騙、被當成棋子被四散丟到陌生的地方、去效忠未知。
書裡有幾個沒有跟著走上這莫名其妙的隊伍的人:在失能的家庭跟社會中成長,弱弱相殘而虐貓,爾後抓著宗教的斷簡殘篇想要離苦得樂所以自殺的小女孩(跟她的家庭中的其他女性也決定留在原地踏步而沒有離開)、比較偏向資本主義所以起疑沒有跟著離開的酒店老闆、在戰場上曾經被當作意識形態的棋子而面臨生死關頭(根本覺得一切都是徒勞)的老兵、還有一個癲狂記錄下一切的醫生不停的奉行共產主義的窺視(也可能跟我一樣覺得只有記錄才是真實)。
這個故事寫起來還真是寫實、又荒謬。是人心制度的魔幻寫實吧,架構上的迴圈跟最後一章的章名"圓圈閉合"可能就在說這樣的欺騙大概就是不停的輪迴在人世間、在歷史裡。尤其是倒數第二章當所有的人被窺視的紀錄都從尖酸刻薄的攻擊變成一個雲淡風輕的、檔案裡的一個句子、然後被鎖在櫃子裡,好像人發生的悲歡離合都毫無意義。這是對文學的自嘲嗎?還是是講制度對人的蔑視呢?
這本書記錄了專屬於匈牙利、共產制度末期的農村、融合了風土民情的欺騙。但是這種欺騙如果放到他處,卻也是廣泛的在發生,只是樣貌民情會有所不同。在文學世界有這麼多大鳴大放的百方名家,到底諾貝爾獎文學獎頒獎的依據是什麼,我還在摸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