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父母效能訓練

    最近強烈地感覺到,四歲的小孩真的很需要跟大人在一起相處。兩歲的小犬這個時候黏媽媽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四歲的大犬現在跟我說話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到他真的很安心也很自在,問我問題聽我說話, 或是跟我分享他的新發現,原來這個對世界已經慢慢有所了解也能夠推敲一二的年紀,實在需要很多時間來跟大人討論他的想法。

    因為停課的決定,讓我意外的接觸到共學團的理念,延伸閱讀另一片不同的教養想法。剛看完一本書“父母效能訓練”,它的主要想法也是把孩子當成成人一樣的尊重,而且從根本落實起,希望所有的言談之間都可以不論斷不批評,要相信孩子自己有判斷力也有想要好好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讓小孩知道父母會完全的同理自己,其餘就讓小孩自己去摸索決定。如果有需求上的衝突發生的話,就兩造互相同理平等討論,討論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

    仔細想想,這個理念是可行的。這樣去做可以減少情緒上的互相衝擊,不會是你壓我我制你的互動形態。隨著大犬越來越難制服,我想我該換個方法跟他共處,這樣我跟他都才能有所收穫。

    而且這一脈尊重孩子的理論,都很強調要讓小孩自己去探索世界,不要總是把學問弄成一盤盤可口的餐點,不斷地端到小孩的面前要小孩欣然吞下。這半年來親子天下有陳安儀一系列的經驗分享,其中她的小孩就讀的人文中小學更是這個理念絕對的實踐者。其實想想,離開了學校以後,哪有什麼人來幫你打成績訂進度呢?離開校園以後才是真正學習的開始,沒有自己強烈的好奇心跟興趣做動力,大概離開校園後就會停止學習了。(就像我一樣Orz...)
所以就早點讓小孩接觸真實的人生吧!只有自己才能夠真的掌握將來的方向啊!

    不過人文中小學的做法也讓我覺得可能太激進了一點。完全從problem solving的角度去學習,會不會一些有趣的旁徵博引的資料都被錯過了呢?(我以前就還蠻喜歡參考書裡面多的閱讀資料。)所以我認為要養成小孩對知識的好胃口,應該要從更小的時候開始,連誘導都不要,就直接讓小孩自己去體驗,知道世界很大學問很多就夠了。可是上小學了以後,還是應該要有個課本跟課綱的啦!

    真的很妙,同樣是知識菁英階層的家長,有的完全採取菁英式的教育,甚至因為現在競爭激烈,所以要比自己幼年時的經驗更菁英。相反的,有些家長則是完全地拋棄了傳統的做法,帶著小孩出走到境外的體制,相信這樣的野力求生可以讓生命長得更強韌。兩者的共通點大概是,家裡經濟狀況都要很不錯,因為這兩種路線開銷都很大。(森林小學念一年含住校要二十萬左右。)

    像我這種在連勝文的競選廣告中,只能在空拍畫面裡帶著遮陽帽,在巷弄之間蠕蠕而動的市井小民,當然兩種路線都走不下去,我希望我的家庭可以從兩種截然不同的想法之間,尋求一個輕路線,雖然兩方面鐵定都無法涵蓋,但是走得開心踏實,有自我認同,那就很好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