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去Bivio玩的時候serious想出來的殘酷故事,只是現在才畫出來,好像誤點很久!anyway是希望大家都開心啦!~)
---------------------------讓全家老小一起快樂的長大吧!
(客倌,要不要來一杯充滿氣泡的香檳呀?不過請先幫我轉個瓶子,每週轉個二十度!)
勞動節假期天氣大致晴朗,第一天下了大雨,可是還是挺熱的,其餘兩天天氣大好。香檳省(Champagne)主要的都市是Reims(是省會)跟Epernay,我們計畫住在Reims,然後第二天走他們旅遊局規劃好的香檳觀光道路、一路走到Epernay,途中去經過的酒莊喝單杯香檳;第三天去有名氣的酒廠參觀,再去逛市區古蹟;第四天早上睡個大飽隨意逛逛後,搭下午的火車回家。第一天的遊程大致順利,天氣既然不好我們就在市區觀光,在tourist information拿了香檳大道的路徑圖以後,就回旅館了。傍晚的時候忽然聽見外面人聲大作,還有人在廣播,出去晃晃才發現原來是當天有足球賽,違規停車的車陣把路塞的滿滿滿。原來這麼個小城市也這麼瘋足球阿。
(我們出發啦!其實串連著的每個小鎮都長得差不多,有一個教堂幾間民舍,跟一望無際的葡萄園。)
因為租腳踏車很貴, 所以我們決定坐公車到市區外圍然後就一路用腳走。第二天我們吃飽早餐就活力滿分的出發了。天氣很好,太陽很曬。我們在公車的終點站走出市區約半個小時已經 有點頭昏眼花了,但是我們還是堅持繼續走。穿過了一望無際的田野,一個小時後終於我們走到香檳觀光道路的起點,總算是出現葡萄園了。走呀走呀走,我們逐漸 被葡萄園包圍了,但是卻沒有幸福的感覺,因為葡萄不夠大嗎?不,是因為葡萄藤還在爬,連葉子都還很小片。也就是說,我們周圍盡是一片光禿禿的葡萄園啦!左邊一片光禿禿、右邊也是光禿禿,前後左右都是光禿禿啦!就是一片一望無際無限連綿的咖啡色丘陵啦!滿山遍野的光禿禿好像都在跟我說︰現在才五月而已啦!
(我想它是在說︰我還在爬而已啦!我還這麼小而已喔!現在才五月而已啦!)
雖然可以想像夏天時這一大片丘陵綠葉會有多麼豐美,葡萄有多麼晶瑩可愛,但是當下實在是很想為自己的沒有常識嚎啕大哭啊!!
我們就在這條光禿禿的香檳觀光道路上健行,穿過了很多小鎮,每個小鎮除了一個尖頂小教堂、幾棟民宅以外還有很多小小的酒莊,只是每一家都是大門深鎖。現在正是酒莊放假的時節阿。
我們連續走了五個小時以後(期 間太陽太曬就在樹蔭下休息),決定抄近路折返,因為一路上的小鎮風景大致都相同。我們走了很久終於又走進田野區,因為想要走直線所以都走田間小徑。沿路看 到很多台長得像大蜘蛛的機器停在路邊,大約三公尺高,我們都很納悶那是什麼。走著走著,忽然發現我們斜前方有一台大蜘蛛機器正緩緩駛近,我們眼睛一亮看它 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只見它邊走邊打開了縮著的兩隻腳,由蜘蛛變成了蜻蜓,忽然它走到一個定點頓了一下,又繼續往前走,幾秒鐘後翅膀忽然不斷地噴出大量的氣 體!
它是噴農藥的機器呀!!!~~~~我們兩個憋了氣,拼命往上風處的方向跑!
好不容易逃離了農藥噴灑的範圍,又繼續走了一個多小時,途經高壓電塔(原來近看有這麼大!)跟TGV的路線(原來高速鐵路這麼吵,難怪都要蓋在遠離市區的地方),終於回到了公車站。回到住宿處兩個人腳都軟了。
第二天我們選定了一家離旅館比較近的香檳酒廠參觀,省得又要走很久。這家酒廠主要品牌叫做Lanson。我們優雅地打電話去詢問他們的tour是幾點開始,電話那頭濃濃地法國口音回答說︰「我們十點鐘就要開始第一場囉,您要過來的話要快一點喔!」我看了看手錶,時間是九點五十分。
於是我們兩人又拔腿狂奔,在十點零一分的時候到酒廠門口。門口停了幾輛小客車還有兩輛紅色法拉利。我們兩個氣喘如牛地推開門,看見正廳裡面的人都優雅的等待著,我心想只有我們兩個是用徒步跑來的吧。
香檳是用三種葡萄釀成的︰Pinot meunier, Pinot noir, Chardonnay。 跟白酒不同的製程主要是在大桶第一階段發酵後,他們會先試酒看風味怎麼搭配,之後分裝到厚厚的玻璃瓶裡面,根據不同口味在加入不等的糖、還有一些老酒來引 發出不一樣的風味。然後就緊封瓶身,經過至少三年的發酵才進入上市階段。因為第二階段密閉在酒瓶裡面,所以二氧化碳跑不出去,所以香檳開瓶的時候會剝的一 聲,然後泡泡冒個不停。
其實酒工業生態真的蠻好玩的。 從春天起最忙的是農夫,到八月底九月初葡萄收成後,釀酒師就會試吃葡萄來決定用怎樣的比例來釀酒。接下來忙得就是製酒的人了,農夫開始放假。釀到第一階段 完釀酒師又要忙第二階段的配方(據說就是三個左右的釀酒師每天配酒、試酒、討論),第二階段開始釀了,釀酒師跟製酒部門開始放假,然後冬季買賣的部門跟工 人開始忙著把三年前的酒換瓶塞推出市場,迎合耶誕假期跟來年的炎炎夏日,好好的賺一筆。因為要釀三年,而且製程比較麻煩手續很多,而且要很多葡萄才能釀出 一點點香檳,所以香檳的價位非常昂貴。
其實只有香檳區出產的酒可以在品名打上香檳。其他各國有各國自己類似的酒,比如說德國的Sekt、西班牙的Cava。其他什麼都不是的只能說是氣泡酒,有很多打氣進去的,其實觀察氣泡的大小就可以分辨出來,泡泡會很大顆而且冒一下就沒有了(像汽水),香檳的氣泡會冒很久、源源不絕。
以上三段的總結是,香檳貴不是沒有道理的。有人要請喝香檳,千萬別客氣要小口大量的品嚐。
第三天早上,美術館裡面有一場Reims音樂院學生的音樂會,取名「Paul Klee與音樂」,因為我蠻喜歡這位保先生的,加上音樂會是免費的,所以我們就去聽了。看那位系主任大吹大擂Paul Klee的藝術表現具有什麼樣的音樂性,學生的音樂又是怎樣的呼應保先生的抽象精神,說實在很像是在硬扯。不過有看到音樂神童喔!年紀很小但是彈抽象音樂很嗆,還有學生的創作作品意圖很鮮明︰比如說和諧或是衝突,都很清楚。我覺得像是聽一場冒險,很不平凡。難怪Nodame(註1)要去法國學音樂。
(在Reims也有一個大教堂,裡面有夏卡爾設計的花窗。不過覺得這兩張照片比花窗照得好,所以就擺上來啦。)其實到第三天真覺得這裡已經沒什麼好逛的了。我們在音樂會結束後,在大教堂前面呆作曬曬太陽,才回家。
(註1:Nodame是日劇“交響情人夢“裡面的女主角,後因機緣巧遇至法國留學,主修鋼琴。)
Kuku跟serious趁著當時的英國簽證還有效的時候,用「過境法國去英國」的名義,跑去法國最西邊名氣響噹噹的世界人文遺產Mont St. Michel觀 光。不過這趟旅程的第一天並不順利,先是被瑞士鐵路局放了一個大毒,以至於我們在出發當天早上五點十六分到火車站的時候,才發現復活節根本 這班火車就停開,接連下去轉車的班次也統統不可行(瑞士鐵路局開這種幽靈票不知道是在搞什麼飛機),於是我們每到一個轉車點,就是在人潮中排隊、買到下一 站的火車票,原本安排要在途中繞去一個城市Chartre停留三個小時的計畫就這樣被犧牲了。在開車當日買的火車票價自然也都是非常貴(已經超越上少女峰的銀兩啦)。要不是因為假期難得,而且住宿都定好了,不然真想在第一時刻掉頭回家 睡回籠覺。
第一天就在火車轉乘橫跨法國875公里的路程中度過了。
這個小山最富盛名的就是潮汐現象,當漲潮的時候這個小 山會完全被海水隔離於大陸之外,雖然在古時候因為此因素而讓這個地方成為軍事上無法攻克的據點,僧侶們也借助大自然的震懾力量而在這個充滿岩石的島上搭建 了層層疊疊的修道院,但是水淹上來的美景,在現在成為觀光的強力賣點。現在島上的居民已經寥寥無幾,儘管旅遊書上說居民有42人,不過我懷疑他是把流動人口都算進去了。這流動人口咧,就是每天退潮時開車來上班,餐廳裡的、旅館裡的服務業人口啦。
到達Bretagne的首府Renne的時候,已經是午夜了。隔天一大早就是從這裡再搭一個多小時的公車,到Bretagne跟Normandie中間的海外小島Mont St. Michel. 雖然我原本以為這個島很有名,不過在我們搭公車的那個早上,發現觀光客幾乎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黑頭髮黃皮膚的亞洲人(其中以日本人為大宗),不禁懷疑這也許是一個被炒作、被過度塑造浪漫形象的景點。可是親眼見識一下像夢一樣的美景還是要的啦!
公車在廣大的平原上奔馳,因為是第一班車所以我們兩個都打起瞌睡來了。忽然司機廣播叫大家起來︰大家看看前面,已經可以看見Mont St. Michel囉!
眼前的景象真的讓人眼睛一亮!因為Bretagne非 常平坦,放眼望去就可以看見小小的高高的聖米歇山站在天邊,早上的光線很溫和,把建築物照成溫暖橘黃的一小片,還可以看見很精緻的建築形體,就像無比精美 的小模型!隨著車子越開越近,修道院越來越高大,到山腳下的時候,抬頭看著整個幾乎佔據整座島的修道院,真的是很壯觀很漂亮阿!!
下了車我們迫不及待地往山裡面走去。其實感覺很像九份,高高低低,彎彎窄窄,沿著兩邊的小店賣著made in China的 紀念品,其中也不乏可以在淡水河邊買到的小飾品。遊客已經把小路擠爆了,這也是很像九份的因素之一。其實這個島上最有可看性的就是小路終點蓋了八個世紀的 修道院,其他小小的博物館,門口擺了一副騎士盔甲,路邊還有人在招客,感覺都很像是商人硬湊出來騙錢的把戲。島上消費非常的貴,最基本的小鳥咖啡竟敢要價 五歐!(巴黎也沒膽賣那麼貴!)隨便的飯店一間單人房一夜就要破百歐。Kuku跟serious在島上的時間只好吃自己帶來的餅乾跟水果充飢。
修道院雖然門票很貴(一張8歐)但是我覺得很值得。 裡面保存很完整,而且遊客紀念品區有介紹的書可以讓人盡量翻。這個修道院因為加蓋年代很分散,加上地形坡度很凌亂,所以一堆短短的樓梯上上下下,房間也大 大小小的,整個結構很複雜,不過基本上分三層。我覺得很有趣的就是每個隔間的風格差很多,九世紀建的昏暗狹窄,但是過個樓梯十四世紀建的就明亮寬敞。很多 古老的隔間裡可以看見花崗岩壁直接被納入牆壁的一部份,或是在角落樑柱沒入花崗岩之中,。這種可以看見岩石肌理的角落,也許是跟平整建材有衝突性吧,我就 會覺得很耐看。在很多房間的窗邊可以看見聖馬洛灣(St. Malo)的海水,尤其潮浪的聲音非常清楚,冷風也會不斷地吹進來,在三月的時候來訪,現在回想起來充滿了蕭瑟孤絕的感覺。這個修道院裡的禮拜堂東西很少,連復活節時候都沒有宗教活動,實在不像有在使用的樣子。
其實我 覺得這個小島因為遊客充斥,加上人口應該都遷往法國內陸去了,所以缺少了人味。商業化又這麼嚴重,感覺很市儈。除了建築物以外,會讓人覺得有點反感。想到 那個沒有人使用的禮拜堂,其實還蠻讓人難過的。建築物失去了跟人的互動,它應該也覺得很孤單吧。所以我們還是跑到島的外圍,照下它壯觀精美的外貌,感受因 為金黃陽光的映照帶來的溫暖印象就好了。
下午四點多,這時可以看到島附近的陸地的確有縮減,如果要看到漲到滿潮的美景勢必要在島上過夜,不過我們的錢包就會退到潮底了,所以我們搭了巴士回到Renne,逛了逛市區就找了一家小餐廳吃晚餐。
這家餐廳是Lonely Planet推薦的,因為前次這本旅遊書推薦的Nancy餐廳讓人好回味阿,所以我們對這本旅遊書滿懷信心(但是後來在別的地方踩到大地雷了)。這家在Renne的餐廳也挺棒,我們七點多去的時候還沒有開始營業(法國怎麼都流行吃宵夜啊!?),只好先跟店裡訂了位子。再回來的時候裡面已經坐滿了客人,盤餐價位大約十五歐以內,味道不錯,排盤也是很有水準。最後點餐後飲料的時候,serious點了一杯cocktail,我隨便問服務生說你們有熱巧克力嗎?服務生臉色遲疑了一下,說︰我幫您問問看。他離開了以後我再翻了翻飲料單才發現這家店並沒有賣熱巧克力,但是隔沒多久服務生卻把一壺熱巧克力端上來了。kuku無意中又當了一次奧客啦!
隔天一大早我們終於可以按照原本定的火車票繼續玩。我們到巴黎逗留了一夜。
1999年夏天,serious跟kuku都是第一次出國,而且也都是去巴黎,不過那時候還不認識。說緣份巧妙嗎?其實我覺得也不會啦,因為巴黎這個大城巿啊,應該是很多人第一次出國旅遊的首選吧!因為已經隔了快要十年,所以我們不約而同想說來看看十年的差異有多大。
因為當時年紀小,所以印象特別少……街景怎麼看起來好像都差不多阿?我們兩個摳門的因為想省地鐵錢,所以市區內幾乎都用走的。第一天要去Renne時在巴黎轉車,我們從火車東站走到Montparnasse火 車站,一邊批劈啪啦的狂走、一邊阿土的驚嘆巴黎怎麼這麼大。經過聖母院的時候人潮依舊可觀,我們決定掉頭過河,一轉頭就迎面碰上清晰的夕陽。第三天我們決 定就從東邊走到西邊吧,因為時間比較不趕我們總算可以秀氣的走路。在拉丁區附近路邊遇到一個走純正紐奧良風的爵士樂團,聽音樂聽的很開心。聖心堂外觀還是 很潔白,裡面的圓頂倒是比印象中的更深更圓了。
(我們去逛了外圍的La Defense,圖中可以看到有一個人很想紅。)
再從東站回到Basel的時候已經很晚了。我們兩個又是累得倒頭就睡啦。
(後記︰後來kuku當然怒氣沖沖的去瑞士火車站嚷嚷退錢,客服看到幽靈票二話不說就把錢退了,不過從此kuku就跟SBB產生了心結,開始了想到要買火車票就一百個頭大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