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0日 星期二

無題

     這幾天發生了很多事,哥哥成績出來了我們都有點錯愕,雖然這不是很重大的事,可是心裡面是有點思緒紛亂:高中的生活就要開始了,要怎麼才能發現興趣、進一步深化發展呢?

    然後就發生了哥哥打球撞到頭,腦震盪的事。在晚餐時刻昏倒、再恢復意識、叫救護車送去振興醫院急診,照斷層掃描確認沒有腦出血,然後在急診留觀一夜,接著就開始了戰戰兢兢的72小時。撞後的第一天只要一看手機就會想吐頭痛,讓我更確認手機不是什麼好東西。他從急診回來還想跟同學去看電影,幸好是用手機馬上又頭痛他才放棄在家又睡了一個早上。第二天我們按照計畫去吃個考後的慶祝牛排,然後他就去接受市長獎頒獎,好像還是會有點累,體力還沒完全恢復。

    第三天他還是想要上學,想想也好一直都有人在身旁照看著。老師同學都很幫忙有多注意他,放學後問他說會累嗎?他說有一點,但是我也很難分辨是因為畢業在即同學們在學校活動真的很多,還是腦震盪的關係。今天第四天了,放學後他要去同學家玩,我心裡還是擔心,但是也知道要讓生活正常化是很重要的。    

    生命很脆弱。一個你深愛的人在眼前昏倒就像蠟燭被風吹熄一樣,忽地就關燈。在急診的那天晚上,我感覺被恐懼包裹,越查後遺症的資訊越害怕,但是卻知道也沒什麼能做的,只能觀察,連哭也哭不出來(也覺得要堅強不能在患者面前哭),什麼叫"欲哭無淚、無能為力",當下我是真的體會到了。

    我不再焦慮了,什麼房子還沒買、存款還很少、老年要怎麼辦等等的,都無足輕重了。該做決定的時候自然就會行動,這些對未來的計劃其實都是不必要的,只有當下、眼前,對著你在乎的人,你有給他關注讓他好好的生活嗎?有好好的共處嗎?這才是唯一唯一要在意的事啊!

   我原本以為現在階段的我應該是很無憂無慮的,就無腦上班存股就好,但是現在我才意識到命運隨機的考驗才是無從準備、而且全靠臨場戮力以赴。這個也不是燒香拜佛就可以讓自己安心,而是要靠自己從內心正向面對,用毅力走過。

    我很感謝有近身的同事老師跟老友聽我訴說,給我鼓勵、建議、跟對孩子的關心再加上一些搞笑的討論,讓我不再那麼害怕。我也深深地想跟我的家人站得更緊密,一起好好的過生活。


2025年6月1日 星期日

下山後,放榜前

   不免又要驚嘆一番,距離發表上一篇文章已經幾乎兩個月了!在這段期間,哥哥考完了會考,全家隱約都釋放了無形壓力而變得輕鬆起來,我也考到了急救證照,然後端午連假去爬了個雪山東峰。

    其實人生是很奇妙的,每種主題在不同時段都會有愉快的片面鑲嵌進來。我很感恩我們一家四口的合照都是看著鏡頭沒有看手機、也很享受每一個全心對話的時段。我回想自己稀疏聊少的山中印象,有學生時期的嘻笑怒罵,有幼兒時期一群家庭的熙熙攘攘,也有我們自己一家人行動的輕快節奏或是吵架場景。(是說這次長子在山中暴氣一個個點名的項目,可能真的是促成其他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可以順利走完的主因?XDDD)但是,我忽然想到,小孩子們在他們未來的學生時期也會跟朋友去爬高山的吧?如果我都揪著他們把山都爬完了,是不是很剝奪他們將來跟朋友一起山林初體驗的樂趣呢?

    (喔!可能是這次有累到,我的潛意識在找藉口不要再安排家庭爬山了啦哈哈哈。)

    感覺接下來一年都沒有什麼一定要完成的重大事項了,ㄜ...我個人的話算是還有一項吧,把大學同學會辦完?不過這個很輕鬆啦!我要大把大把的浪費時間悠閒度日!

   

    

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近日讀書筆記跟觀賞記(女先知)

     昨天周日臨時去看一場南非來的藝術家William Kentridge的舞台劇作:"女先知"。這位藝術家是以他的近代藝術作品聞名,有立體裝置、有平面拼貼,另外他也有學過戲劇、也寫詩、拍短片跟做光影的創作。昨天的這個表演就是集他的功力大成,只有音樂不是他創作的,而是採集南非部落的各種語言的讚歌或是悲歌,而上下半場皆由一位即興的鋼琴家把音樂場景串聯起來。

    必須承認,我上半場一直睡著,幸好這個只有吟唱的上半場只有二十分鐘。下半場就有歌有舞有演戲有影像,我也很努力地在消化眼睛看到的東西。摁...是很四平八穩的深厚藝術,我覺得這位年紀已大的藝術家是想說(呼應他的標題):演算法會變成自證的預言。在當代藝術館會看到的平面創作,不知道為什麼我也覺得古典起來。時間往前走,潮流一直洗刷,所有的前衛都會漸漸變成古典。

    上一周看的書是這次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韓江的小說。先是2007年寫的"素食者",然後是2014年的"少年來了"。她的作品文字非常不矯情,句子很像詩,畫面也充滿詩意,雖然只是簡短的描述、但是卻很真切的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當然也可能是我年紀大了變得世故,對這些描述多了很多領會。少年來了是他的家庭有沾染過的事件,我相信她是用很大的勇氣去把這些故事陳述出來,因為真的寫得好好,我哭個不停。

   最近很巧的是還有榮格一直跳到我周圍的環境裡,不瞭解一下好像不被放過似的。目前還是對他蠻反感的,不知道在紅什麼。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不按牌理出牌

 川普的瘋狂宣言、讓全球股市下上十趴、強迫世界各國選邊表態的事件,合併前幾天我看的奧地利電影"富豪遊戲"裡那個靈魂人物青少女以ㄅ一ㄤˋ掉家臣意外化解了家族危機的情節,這兩者如有雷同想表達:"不按牌理出牌"會是對抗人性直覺的一種方式。

  如果你秉持著善良,有可能會被一個忽然的打擊改變了想法;違反公平的事件,可能可以讓深層的價值觀現型。現實社會的情節真的跟電影一樣充滿了戲劇性。我是期待自己可以一樣維持善念跟自己的價值觀,而更進一步的"不按牌理出牌"我很懷疑自己學不學得會。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職場上的心理學

     最近在轉換看診的診所之際,發現賣股份時有買方很多不誠實的地方:假造一個很多人競標的自由市場假象,然後其實買家都是同一人!?XDDD奇怪為什麼要花心力設計這一場戲?自己不小心也在其中嘎伊角讓我覺得自己有受騙的感覺,但是其實反正是順利淨身脫出,這些心理不舒服的感受也就只能等它自己淡化掉了。

    然後貓兒生病了,尿不出來又緊急送去動物醫院治療。好忙喔,幸好貓兒有逐漸好轉。但是一直拖地洗床單,手腕又痛起來了。這幾周也是一直忙著小孩看診做檢查看報告,工作調來調去又有幾個晚上搞到好晚才下班。赫然驚覺自己的生活真的是很緊繃,我的體力跟身體就是已經恰恰好配合原已緊湊的生活步調,實在沒有辦法再因應新的事件再把體力上調了,是一個操不上去的硬碟啊。要再找可以拔掉的事物,不要把自己累死了。昨天晚上看診突然頭好暈兩回,忽然覺得是真的需要再減事了。

    其實有悠閒的時間才是真正的富有啊。

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每個時期的心靈狀態

     近期才在思考"中年是不是比較容易焦慮?",之後就恰巧出現了一個很多人討論的網紅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聽完以後發現是先前"底層網紅"提到過的弱弱相逼的其中一種可惡的商業模式,而且影片中更負社會責任的說明這種心靈課程怎麼操作人的心理感受、也呈現課程的模樣。

    我想人是對未知總是充滿好奇心的,傾向前瞻。在羽翼初豐的少年青年階段,實質的累積(不管是經驗或是財富)都顯得又慢又小,如果沒有親朋好友一起體驗箇中滋味的話,常常就是著眼於這短小的成果而產生"難道就這樣下去嗎?這樣怎麼辦?"的焦慮,跟懷疑自己(能力不好?或是直接把自己量化估身價)。

    而在中年的時候,(也就是現在的我),在快要半百的年紀,對於屬於急不得的經驗累積i.e.職業跟家庭的經營跟發展,已經漸漸了解了樣貌,三生有幸又有親朋好友一起陪伴度過,所以也沒有什麼不滿足,但是對未來還是會有焦慮,覺得房子還沒買是不是很致命。幸好自己一直有在看書,一些古書都傳達了"非常明確"的萬古事實:生命裡有許多不能控制的部分,重要的是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跟心態,心境才能平靜的好好踏實生活。老年時的房貸可能對你老年的生活滿意度根本沒有那麼大的影響,畢竟老年時期可以焦慮的主題也是很多。

    我們都很擔心未來走得很辛苦、甚至懷疑會不會走不下去。我們對未來的好奇心,在海量資訊的推播下,總是容易漂盪到焦慮的那一邊,而不是興奮期待的那一邊。難怪現在憂鬱的少年跟兒童越來越多。我曾經以為兒童跟青少年是最無憂無慮的階段,但是我看了這個網紅的影片以後,才發現其實年輕時候的焦慮,反而是最容易被不道德的商人見縫插針的時段。

    所以我意識到,一個人從小到大有被"愛"的體驗真是非常重要,能夠認知自己是真的開心幸福,而不會別人說你的快樂是假裝的就動搖以為他說的是真的(這種心靈課程居然要扭曲個人對幸福快樂累積的真實經驗的認知,真是太靠北、太缺德了!)。我想到宗教也有這樣的設定,就是說服信眾有個人絕對就是愛你,像這樣的安心丸,在接收不到實質外界的愛的時候可能也是很重要的安定心靈的力量。只是如果是邪教,這樣的力量可能就會想要利用你去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所以慎防邪教非常重要,要有警覺心!

    有被愛的經驗、覺得自己就是值得,時時刻刻都被他人需要,才能對自己的每個決定,不論是要去付出心力勞力或是接受報償稱讚,都能覺得坦然。即使是被詆毀了,還是能區分到底是外部環境有問題還是內在有不足,再反應,同時還是覺得自我獨立,擁有自尊。(題外話,共產主義煽起的心靈革命也常常是先把人貶低為"資本家握有實權的資本主義裡面的小螺絲"、然後洗腦"勞工一直被利用、被剝削"、質疑"你以為的快樂其實都是被設計剝削過的"、最後驅策你"破除這個結構、沒有資本家、大家都是共產精神的勞工!"最後的結果就是自尊心大噴發,無辜的鄉紳被批鬥、然後全民都淪為獨裁政權的螺絲。要是是一個自我獨立的人,遇到這種大規模洗腦,難道還不快逃嗎!?)

    最近也看了腦筋急轉彎2,我覺得我們的基因真的是設定好了要走過人生所需要的情緒工具,在家庭之外要往外延伸同儕關係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就會驅策我們嚐試不同的情緒去跟外界建立連結、了解界線。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其實人類可以演化到現在,我們在人類社會中都是天生自備高勝率了,不是嗎。

    如果可以把未來看成是一種大揭密(不要把它想成是一連串的挑戰並一味的鼓勵接受挑戰),並且知道很多驚喜或是驚嚇彩蛋本質就是不可控的,那也許就可以走的放鬆一點也會開心一點,不要忘記總是有親朋好友可以一起快樂下去的。


2025年1月17日 星期五

一篇文記一本書------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 : 從中央歐亞出發,騎馬遊牧民眼中的拓跋國家

     這本書名也太長了!是從圖書館的借閱清單中直接拷貝貼上的XDD。作者是森安孝夫,內容是中亞的歷史。這本書是八旗歷史套書中的一本,這套書是從日本翻譯過來的。我受到吸引是因為對中亞草原游牧民族的歷史很陌生,加上對唐朝的文化到底是怎樣的豐富感到好奇。前幾個月去故宮看陶瓷的展品,唐三彩的奔放感、有趣的造型、還有多樣化的主題讓我對唐朝更添加了國際化的想像。這本書截錄的時間是唐朝前後,以絲路周邊的民族為記錄的對象,並且從考古的史蹟來脫除中華史觀、像偵探一樣反推當時唐朝跟周邊國家的樣貌。

    陶瓷器物真的留下很多當代的線索,有個明朝陶器寫滿了回文,而且是某個皈依伊斯蘭教的皇帝的工匠製作的。歷朝可能有好幾個皇帝獨宗伊斯蘭術?真是想像不到阿!

    如果查照複雜的民族融合的宗族列表,可以發現唐朝開國祖輩也有草原遊牧民族的血脈,要列入草原拓跋國家也是很合理的。書裡面對長安極其繁華的盛世(當時世界上最偉大興盛的城市),描述的畫面是像這樣的:街上有各國的人熙攘往來,茶館酒樓生意興隆、各行各業街坊林立,書店沙龍更是不少。當時絲路是大航海時期之前唯一東西交流的通道,沿途每個國家沒有不想霸佔這條通路的,彼時各國就有很多角力。在安史之亂之後,吐魯番(西藏)跟北邊西突厥就不斷試圖擁有絲路的霸權。其中有個很妙的民族粟特人,讀起來很像是東方的猶太人,非常善於蒐集情報、經營商隊跟做生意(小孩子12歲就要隨隊經商了),甚至也擁有自己的軍力,跟各個國家都有利害平衡關係,在絲路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這個民族在後續的兩百年就逐漸消失了,最終粟特文也失傳。

    我也是很害怕台語文會失傳,也怕一個民族會消失。一個民族要消失可能只要四五代的光景,維吾爾就正處在這樣的危險當中。如果真的在"時代的洪流"中消失了,近代史大概也只剩下"不勝唏噓"四個字,久遠的未來大概更是隻字不提了,但是當代人的感受卻是重中之重。文化的多樣性在還可以挽回的時候,還是要努力去維護去聲援。

    (國民黨跟民眾黨是在砍什麼預算呢!!??)



一段話記一本書------臺灣漫遊錄

     這是一本充滿崎嶇驚喜感的小說,它的妙處不僅僅是在內文本身,整個結構就是一場遊戲,甚至還算是有點惡趣味!我覺得很厲害的是,正文部分字數不多,可是描寫的感受卻很貼切。這個故事包容了很多吸引人的素材,也寫得很高雅,真真假假穿插難分。前言的部分講的很有道理!所以忍不住去查這個前言作者是何方神聖,才破解了這本作品。發現了真相後,覺得有趣到失眠,整天都想著這個作品也太厲害了吧。是充滿藝術的創作!

2025年1月7日 星期二

觀影記:一場未完成的電影

    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現在電影的意義,已經不再是獨尊藝術性或是人性,而是有紀錄當代的重要性。以結構來說,這個介於紀錄片跟劇情片之間的形式,是很特別也很吸引注意力。後續回溯了中國在走過疫情時蕭條的情形以及人跟人之間的互相取暖、電影的畫面運用編輯了很多平民的短影音,內容則是一路延伸到後來的抗議封城的暴動(這個部分沒有很多資訊)。
    步出電影院時,我跟serious回想疫情時的生活,但是那個壓力的感受已經很淡很淡,受到影響的事件也有點想不起來了。幾個畫面而已吧:安靜地排隊等打疫苗、街頭通風處火速採買水果、孩子在頂樓跛腳跑步騎腳踏車。這樣折讓的生活好荒謬啊!
    我覺得,我們這個世代都受到疫情的PTSD很深,這種曾經深深的恐懼,可能已經淡化,但是經濟上的後果還在醞釀發酵。疫情是凸顯了社會原本不夠公平的景象,這個在疫情後政府有積極的補破網,只是這網還織得不夠快。我告訴自己可以不要急躁,看著社會有沒有在進步,龜速也好。

到底會不會發生戰爭

     最近國內的政治又很紛亂,議會朝野對立,互相宣揚報復性罷免,唉民主不是比誰能夠號召鐵粉上街、為什麼議會放棄了溝通?實在是不知道在演哪齣。我只覺得如果國家內亂的話,戰爭是比較容易趁隙發生的。

    君不見北韓最近趁南韓審半前總統的時候,又發射了導彈。台灣議會在亂的時候,北邊的海底電纜被切斷......新聞已經不知道要報什麼當頭條了,因為實在亂象紛呈,要避免引起民眾恐慌、又要適度的表達立場(台灣的媒體有些隨政黨選邊站,獨立媒體(比如報導者)的受眾又不夠多),所以就是一種沒有哪個問題特別嚴重、一片眾說紛紜的樣態。奇怪,對每個議題可以意見不同,但是基本的站在同一個國家立場保護國家是一定要的、也不衝突。要國民凝聚向心力,所謂的"抵禦外侮",這樣的心思怎麼在這個危機時刻都沒有浮出水面啊。

    當鍵盤俠,乍看是很消極也會被取笑的事,可是其實有很多統戰跟分化就是鍵盤上操作出來的。我決定要繼續努力,當滿口仁義道德的鍵盤俠。

    覺得如果真的發生了這樣的黑天鵝事件,能做的就是降低自己家庭的傷害而已吧:年幼的可以順利完成學業、迎向他們的世代,壯年的可以減少資產的減損、每天還能吃能睡並且有機會繼續工作繳稅、為國家多做些什麼,年長的也是有吃有睡還有醫院可以看病,就是這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