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哲學在生活中的實踐,在面對世界大事的時候,我覺得沒有想像中有用。今年國際戰事頻仍,烏俄還沒打完、以巴又開了另一個戰場。有一些談話節目討論戰爭,可以看見不管是有知識的哲人或是功利主義的凡人,其實在面對戰爭議題的時候,都是對眼下的情勢採取或戰或和的立場,並不會因為讀比較多聖賢書就比較勇敢正義,也不會因為個人經濟因素就比較避戰。其實還是跟個人對國家的想法比較有關。
Harari對以巴戰爭開打時第一時刻就有發表影片表達他的立場,我覺得有根據哲學邏輯思維來解釋他的立場:"如果是意圖要犧牲人命(播虐待影片來警告他人),這樣的動作就不能獲得支持。"雖然不能判斷是不是有基於對國家的認同強度(只知道他很討厭納坦雅胡),可是對暴力加上了動機的解釋,我覺得算是有經過一些思考而採取的態度。
最近也讀了一本日本人寫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裡面有些片段寫得真是好啊!可是一想到這本書出版日期是1937年,當時也蔚為風潮,但是後來沒多久還是有二戰開打、日本還是侵略國呢,看來講了一番大道理可能還是不敵當政者的野心跟民族主義的集體催眠。
現在的俄國也是不想繼續打,但是當政者就是逼著人民繼續戰爭,反對的一個個被意外噤聲。在中國也是一樣的情形吧。要什麼條件民間的思潮才能真正地達到官逼民反的地步呢?在科技越來越進步的當代,可能這個門檻是越拉越高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